柳拂晴堤草映川,春光如画满东阡。
人家半在荒烟里,山色遥连落日边。
蛮獥只今安治化,云林自古隔嚣廛。
循行正欲询民瘼,一念清勤不愧天。
柳拂晴堤草映川,春光如画满东阡。
人家半在荒烟里,山色遥连落日边。
蛮獥只今安治化,云林自古隔嚣廛。
循行正欲询民瘼,一念清勤不愧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春日田园画卷。首联“柳拂晴堤草映川,春光如画满东阡”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景象:柳树轻拂着晴朗的河堤,绿草映照着广阔的田野,整个画面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尤其强调了春天的东向田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颔联“人家半在荒烟里,山色遥连落日边”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深远的乡村景色。这里的人家似乎隐匿于淡淡的烟雾之中,与远处的山色相接,直到与落日相连。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时间的流逝。
颈联“蛮獥只今安治化,云林自古隔嚣廛”转而探讨社会变迁与文明进步的主题。通过“蛮獥”(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的治理变化,诗人表达了对社会进步的肯定,同时也借“云林”(云雾缭绕的山林)与“嚣廛”(喧闹的城市)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活之间的差异,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循行正欲询民瘼,一念清勤不愧天”则揭示了诗人的目的与态度。他正准备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以清廉勤勉的态度为民众谋福利,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为民请命的精神。这一句不仅是对自身行为的自我期许,也是对官员应有职责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社会变迁,表达了对和谐社会、自然美景以及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展现了明代文人关注现实、心系苍生的一面。
涂朱抹粉吐芳馨,倚架依阑承露新。
腻白妖红谁不惜,樽前莫负插花吟。
栽梅沿屋角,幽趣少人知。
雪后月明夜,孤芳吐几枝。
赤蛟卧浅水,头角不可藏。
天公果见之,叱起南山傍。
吴侯蓄奇才,投刃谁能当。
百吏如群鸦,簿领埋屋梁。
据案即时决,眸子愈精光。
不试巨鳌足,包裹百鍊钢。
如何若漫浪,华省亦为郎。
日署百十字,支颐对脩篁。
酒醒晚意闷,睡美春味长。
閒甚却索寞,相遇必壶觞。
平子亦疏放,尔我两相忘。
昨日凤凰下,诏书五色行。
特赐黄金鱼,付以十州强。
江山亦畏威,指顾随低昂。
乃知飞龙厩,放出真乘黄。
一秣一万里,争路看腾骧。
此行况秋色,碧江襟袖凉。
啄黍黄雀肥,鲥鱼如截肪。
愿加数匕饭,以慰长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