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避乱》
《避乱》全文
明 / 李以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战尘一望已糊模,野哭千家泪已枯。

且废琴书习弓剑,并将踪迹杂屠沽。

神仙渔父古秦晋,流水桃花今有无。

走尽关山千百里,月光依旧照人孤。

(0)
鉴赏

这首诗《避乱》由明代诗人李以贞所作,描绘了战乱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

首联“战尘一望已糊模,野哭千家泪已枯。”开篇即以浓墨重彩描绘出战乱的惨烈景象。战尘弥漫,视线模糊,远处的景象变得朦胧不清;千家万户的哭声回荡在荒野之中,泪水早已干涸,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心灵创伤。

颔联“且废琴书习弓剑,并将踪迹杂屠沽。”紧承上联,进一步揭示了战乱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在战乱的背景下,传统的琴棋书画等文雅之事被暂时搁置,人们不得不学习使用弓箭等武器,以自保或参与抵抗。同时,为了生存,他们甚至不得不混迹于市井,从事一些低微的职业。这一联通过“废”与“习”,“琴书”与“弓剑”,“文雅”与“粗鄙”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战乱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冲击以及人们为求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

颈联“神仙渔父古秦晋,流水桃花今有无。”借用古代传说中的“神仙渔父”故事,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秦晋之地曾有过神仙渔父隐居的传说,那里的生活宁静美好,如同世外桃源。然而,在战乱的现实中,这样的理想生活是否还存在,是否还能找到,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疑问。这一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反思。

尾联“走尽关山千百里,月光依旧照人孤。”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孤独的行旅图景。在经历了千山万水的跋涉之后,诗人或许已经疲惫不堪,但月光仍旧洒落在他孤单的身影上。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个人的孤独,也象征着整个社会在战乱中的孤独与无助。月光虽美,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忧伤和恐惧,暗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心灵上的创伤。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以贞
朝代:明

李以贞,号石塘。程乡(今梅州梅县)人。明季不乐仕进,以孝义著乡里。著有《石塘集》。事见清光绪《嘉应州志》卷二九。
猜你喜欢

东坡引

栏干愁倚遍,幽怀怎消遣。看花悄步闲庭院。

海棠开一半,海棠开一半。绿窗自掩,珠帘还卷。

罗帐揭,香衾展。绣奁未整熏炉暖。

如何人不见,如何人不见。

(0)

命板的达稳禅

居山本是出尘埃,何为游人役已骸。

晨坐岩前观日上,暮禅松底听风来。

从教市巷笙歌美,莫羡闾阎酒肆谐。

十二时中香袅篆,迎来送往更毋开。

(0)

足疮

足非病跛苦疮痍,兀立携藤拜跪迟。

倒屣掇皮真自见,登堂着袜怒何为。

空轩独卧怀藭曲,幽径微行畏蒺藜。

俗客相过尽推去,一杯五积睡还宜。

(0)

雪夜偶成二首·其一

画角声残曙色迟,雪花如掌朔风吹。

吟中二十年三昧,未了梅花一首诗。

(0)

题镇南门城楼

排空雉堞接层楼,薄暮登临万古愁。

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

江通平缅蛮烟重,山耸高峰素雾收。

极目乡关何处是,西风衰草思悠悠。

(0)

林塘佳趣

自脱荷衣别五湖,秋风几度惜莼鲈。

玉堂酒醒青绫薄,空忆林塘旧钓徒。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