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空无地著尘沙,对镜何曾一念差。
戏取大千归丈室,未妨衣襋乱天花。
心空无地著尘沙,对镜何曾一念差。
戏取大千归丈室,未妨衣襋乱天花。
这首诗《书钊家园壁(其二)》由宋代诗人朱松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与外界纷扰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心空无地著尘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纯净,如同虚空一般,没有任何可以容纳尘世烦恼的空间。这句诗强调了心灵的清净,暗示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纯净的重要性。
次句“对镜何曾一念差”,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面对镜子,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杂念或错误的想法。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内心比作镜子,反映出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严格要求和高度自律。
后两句“戏取大千归丈室,未妨衣襋乱天花”,则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包容态度。他仿佛能将整个大千世界收于一尺见方的小室之中,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显示了诗人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空间的独到见解。同时,“未妨衣襠乱天花”一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即使衣物散落,也不妨碍花儿自由绽放,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内心纯净与宇宙万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琐事的超然态度,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美感。
病懒百事废,不惟书问疏。
新诗苦招唤,是日锁直庐。
潢污深一尺,大道覆行车。
晴夜遥相似,秋堂对望舒。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斋戒叩头笺天公,幸矣使我为枯蓬。
枯蓬于世百无用,始得旷快乘秋风。
此生安往失贫贱,白发萧萧对黄卷。
今人虽邻有不觌,古人却向书中见。
猿啼月落青山空,旧隐梦寂思东蒙。
不愿峨冠赤墀下,且可短剑红尘中。
终年无人问良苦,眼望青天惟自许。
可怜对酒不敢豪,它日空浇坟上土。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蜺。
渡江诸贤骨已朽,老夫亦将正邱首。
杜郎苦瘦帽擪耳,程子久贫衣露肘。
君复作意寻齐盟,岂知衰懦畏后生。
大篇一读我起立,喜君得法从家庭。
鲲鹏自有天池著,谁谓太狂须束缚。
大机大用君已传,那遣老夫安注脚。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宋·陆游】斋戒叩头笺天公,幸矣使我为枯蓬。枯蓬于世百无用,始得旷快乘秋风。此生安往失贫贱,白发萧萧对黄卷。今人虽邻有不觌,古人却向书中见。猿啼月落青山空,旧隐梦寂思东蒙。不愿峨冠赤墀下,且可短剑红尘中。终年无人问良苦,眼望青天惟自许。可怜对酒不敢豪,它日空浇坟上土。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蜺。渡江诸贤骨已朽,老夫亦将正邱首。杜郎苦瘦帽擪耳,程子久贫衣露肘。君复作意寻齐盟,岂知衰懦畏后生。大篇一读我起立,喜君得法从家庭。鲲鹏自有天池著,谁谓太狂须束缚。大机大用君已传,那遣老夫安注脚。
https://shici.929r.com/shici/Nq4xE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