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望长溪,独墩无伴只孤栖。
草堂不见娄罗汉,金鸡不向五更啼。
青山隐隐望长溪,独墩无伴只孤栖。
草堂不见娄罗汉,金鸡不向五更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山间景象。首句“青山隐隐望长溪”,以“隐隐”二字勾勒出青山轮廓的模糊与远眺时的朦胧感,同时将视线引向远方的长溪,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和宁静的氛围。次句“独墩无伴只孤栖”,通过“独”、“无伴”、“孤”等词,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石墩上一只孤独栖息的鸟儿,强调了其孤独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寂寞情感。
后两句“草堂不见娄罗汉,金鸡不向五更啼”,则将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了人文元素。前半句“草堂不见娄罗汉”中的“娄罗汉”可能是指僧人或和尚,暗示了诗人所在之地曾有人居住,但现在却空无一人,草堂显得格外荒凉。后半句“金鸡不向五更啼”则运用了古代报时的传统,金鸡在五更时分通常会啼鸣,而现在却寂静无声,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冷清与时间的流逝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渲染,展现了山林间的孤独与寂静,以及时间流转带来的空旷与沉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如青山、长溪、石墩、草堂、金鸡等,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