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第十八宾头卢尊者》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第十八宾头卢尊者》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夷奴碾茶,愚中有慧。走鹿卧地,动中有止。

而师持麈,閒坐俯视。曾见佛来,法法如是。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佛教中重要人物宾头卢尊者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夷奴碾茶,愚中有慧。”这里将宾头卢尊者比作在平凡生活中,看似愚钝实则蕴藏智慧的人。碾茶的过程,象征着修行中的日常劳作,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正如尊者虽外表平凡,内心却充满智慧。

“走鹿卧地,动中有止。”鹿在奔跑与休息之间,动与静的转换,寓意着生命的动态平衡。这同样适用于宾头卢尊者,他的生活或许看似平凡无奇,但内在却充满了对佛法的坚定追求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而师持麈,閒坐俯视。”师者手持麈尾,闲坐一旁,俯瞰世间万物。这不仅描绘了宾头卢尊者作为导师的形象,也体现了他超然物外、洞察世事的智慧。麈尾在这里象征着教诲与指引,表明尊者不仅自身修行精进,更乐于传授佛法,引导众生。

“曾见佛来,法法如是。”这句话表达了宾头卢尊者曾亲见佛陀,且对其教导深信不疑。他认为佛法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其核心价值和实践方法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宾头卢尊者个人修为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佛法普遍真理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宾头卢尊者作为佛教高僧的非凡智慧与人格魅力,以及他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二月十八日

频年落拓在天涯,吾道艰难莫怨嗟。

骨肉无多妻作弟,关山远别客为家。

欲如橘老终藏橘,试问茶神学种茶。

屈计生涯赢几许,霜毛一半近来加。

(0)

北望裕溪口

东吴赤壁后,濡须亦恶战。

力争到淮南,始可固江甸。

水陆攻合肥,此口成急漩。

远江烟霭中,一望青如淀。

下有濡须水,上有濡须山。

巢湖出何处,还入窦湖间。

隔水对两军,夹水立两坞。

春水方生时,曹公去宜早。

猘子孙仲谋,以江为深沟。

濡须争战后,更到皖水头。

(0)

看天门山·其一

出云楼阁压晴漪,两岸青山又一时。

采石矶头行客远,日边江上望蛾眉。

(0)

眺采石矶

赤城云霞起层峤,采石青山最佳峭。

中有锦袍谪仙居,外有韎韐将军庙。

临江作步如虹悬,长江渺渺波浸天。

群峰插岸相后先,艨艟衔尾舳舻旋。

青绿云山挂眼前,此时此景谁能迁。

所恨兵来多渡此,战争间续三千年。

东吴南朝迄南宋,常开平又奋戈船。

毓麟堂下馀废垒,然犀渚上生寒烟。

此时采石黯无色,迄今何幸留清妍。

彭杨水师靖湖海,采石江边祠堂在。

何如长庚捉月亭,魂魄山川长不改。

尝闻萧尺木,曾画李白楼。

匡庐衡岳落素壁,东岱西蜀连云浮。

此景足助青山色,此画青山留不得。

惟馀赭岸蘸横江,永与青山障采石。

我来无事溯江行,一棹长风万里轻。

船头已向蟂矶去,船后才从牛渚经。

何当待月清秋夜,

(0)

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记·其二

留迹平沙挖尾湾,秋风饱送布帆还。

半江回顾西龙寺,云树迷茫隐约间。

(0)

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记·其一

欲下山来未忍归,风光世外想非非。

荡胸无际婆娑海,万里银涛咽夕晖。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