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惊心动远思,薰风又见浴兰时。
空寻好句书纨扇,无复佳人系綵丝。
酒注菖蒲唯欲醉,筒包菰黍不胜悲。
明年此日当何处,风里孤蓬自不知。
节物惊心动远思,薰风又见浴兰时。
空寻好句书纨扇,无复佳人系綵丝。
酒注菖蒲唯欲醉,筒包菰黍不胜悲。
明年此日当何处,风里孤蓬自不知。
这首诗《五日》由宋代诗人滕茂实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与情感。
首联“节物惊心动远思,薰风又见浴兰时”,开篇即以端午节特有的氛围勾起读者的思绪。端午时节,随着薰风的吹拂,人们沐浴于兰水之中,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节日的习俗,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颔联“空寻好句书纨扇,无复佳人系彩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试图在纨扇上寻找合适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似乎已找不到昔日佳人系彩丝的美好记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颈联“酒注菖蒲唯欲醉,筒包菰黍不胜悲”,通过饮酒和品尝粽子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难以掩饰悲伤的心情。菖蒲酒的饮用和菰黍(粽子)的品尝,既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是诗人借此寄托哀思的方式。
尾联“明年此日当何处,风里孤蓬自不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思考着来年的端午节自己将会身处何方,是否还会像此刻一样孤独地度过,流露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特定场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兄昔年二十余,秃骑大宛汗血驹。
手谈不爱东山墅,角抵能双西域胡。
自从折节攻经史,老作公车数奇士。
十上空瞻光范门,一官久滞长干里。
耻言越甲鸣吴军,奏书自试俱报闻。
挂冠神虎动天听,卖剑买犊耕春云。
归来但读神仙传,中夜披衣事修链。
子午功成姹女归,庚申守罢尸虫变。
以兹左肘生杨枝,短发萧然时杖藜。
乘兴看调支遁马,治生亲养祝翁鸡。
酌兄大斗为兄醉,莫论七十年间事。
白日须同我辈长,青云且任儿曹致。
麦秋麦作蚕,蚕月蚕名豆。
豆作绿珠圆,蚕似碧玉皱。
家老悯我馋,倾筐前为寿。
樱桃况初熟,可以佐春酎。
念无水晶盘,写自翡翠袖。
野人欣及新,俭岁享惭厚。
印师独不然,入口如倾溜。
天厨与贫里,等付一饱后。
迦叶须菩提,妄心分去就。
武夫各自珍,片言刖和子。
款段以康庄,目前弃千里。
日余成苟步,迷阳来见枳。
一饱清泌流,杜门掩其耳。
夫君厌承明,分曹佐三礼。
俯仰六代间,愀焉叹茅靡。
思祛青云尚,遐结中林轨。
开椷何所有,有兰复有芷。
虽复重襺之,芬芳不能已。
金陵群少年,龂龂凿其齿。
自非旷士识,安能排众毁。
佩璧宁佩瑕,买骏宁买死。
千秋自有伸,谁能更论此。
圊溷游蛆虫,爽然谓清泠。
即且甘其带,了不悟腐腥。
扰扰蛮触间,忽已迫颓龄。
和璧点来多,无地不青蝇。
幸遇慈悲母,悯念我顽冥。
洒以甘露津,挽我胎气零。
授以黄冠绦,系我垂解形。
密契托盟辞,彷佛梦乍醒。
累纸皆小隶,煜若周天星。
至宝杂流沙,谁能简其英。
缃缥白玉轴,奉之同六经。
月窟骊龙居,所至必服膺。
得鱼良世觊,忘筌岂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