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内当时秘,千年制朴淳。
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
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
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
修内当时秘,千年制朴淳。
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
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
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
此诗《咏宋瓷枕》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宋瓷枕的独特魅力。
首句“修内当时秘”,点明宋瓷枕制作工艺的高超与保密性,暗示其制作过程的复杂与珍贵。接着,“千年制朴淳”则赞扬了宋瓷枕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着质朴而纯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宋代瓷器追求自然、简约之美。
“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宋瓷枕的内在品质。瓷器表面似乎能摆脱火气的痕迹,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精神气质,仿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智慧。
“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运用比喻手法,将宋瓷枕比作珍贵的玉石,强调其价值远超过普通的木材或荆国之宝,突出了其稀有性和艺术价值。
最后,“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表达了对宋瓷枕安全性的担忧,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也需小心保护,以免因意外损坏而失去这一珍贵的艺术品。这不仅反映了对宋瓷枕的珍惜之情,也体现了对古代工匠技艺的敬仰与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宋瓷枕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赞美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初疑潇湘水,锁在朱门中。
时见水底月,动摇池上风。
清气润竹林,白光连虚空。
浪簇霄汉羽,岸芳金碧丛。
何言数亩间,环泛路不穷。
愿逐神仙侣,飘然汗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