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节仙山得过家,都门津柳动春华。
还乡近似千年鹤,奉使荣于八月槎。
古井云封丹灶药,旧松风扫石坛花。
道人冠剑鸣瑶佩,岂必高车昼锦誇。
授节仙山得过家,都门津柳动春华。
还乡近似千年鹤,奉使荣于八月槎。
古井云封丹灶药,旧松风扫石坛花。
道人冠剑鸣瑶佩,岂必高车昼锦誇。
这首诗描绘了元杰道士南归的情景,充满了道家的玄妙与归隐之乐。首联“授节仙山得过家,都门津柳动春华”以仙山与都门的对比,展现了道家追求的超凡脱俗与世俗生活的鲜明差异,同时通过“春华”二字,点明了季节的更替与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还乡近似千年鹤,奉使荣于八月槎”运用了两个典故,将元杰道士的归乡比作千年鹤的返巢,象征着一种永恒与回归的意味;同时,将出使的荣耀比作八月的木筏,既表达了对出使任务的重视,也暗示了归途的艰辛与荣耀并存。这两句诗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事,展现了道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颈联“古井云封丹灶药,旧松风扫石坛花”则进一步深化了道家的修炼主题。古井、云封、丹灶药、旧松、风扫、石坛花,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静谧祥和的修道氛围,体现了道家追求的内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尾联“道人冠剑鸣瑶佩,岂必高车昼锦誇”以道人的形象收束全诗,通过“冠剑”、“瑶佩”等细节描绘,展现了道家修行者的风度与内在的高贵。这里的“岂必高车昼锦誇”,意为道人的修为与风范,并非依赖外在的显赫与奢华,而是源自内心的纯净与智慧,强调了道家修行的核心在于内心的修养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杰道士归乡过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深邃与玄妙,也传达了对自然、生活与个人修为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拜星娥,招月姊,瓜果满庭际。
密约青鸾,芳讯夜深递。
分来犀盒香心,蛛丝晓结,怎消得、绿窗情味。
晚妆洗。遥知十二巫峰,不隔锦屏底。
宿醉犹浓,斜倚合欢被。
生憎旧燕忘归,雏莺解事,问娇梦、醒来还未。
惟王真英雄。忆钱湖饮马,天目飞龙。
掌握神州十四,剑光流虹。凭画槛弯强弓。
讶霎时、江潮为东。
有勒券金书,还乡锦节,凛冽表孤忠。
丛祠启,苔衣封。恍楼开叠雪,幢倚晴空。
莫问青山石镜,冕旒真容。沧海碧,灵旗红。
看五朝、为沙为虫。只依约前身,莲花半塘临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