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朱汝脩山人》
《寄朱汝脩山人》全文
明 / 胡应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掌露偏谁得,秋风各未苏。

骨仍沧海立,魂傍碧山孤。

白帢名先后,青囊术有无。

几时携竹杖,燕市问悬壶。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寄朱汝脩山人》。诗中以“掌露”、“秋风”、“沧海”、“碧山”等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掌露偏谁得,秋风各未苏”,以露珠和秋风为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各自经历着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彼此难以相会的无奈。露珠虽美,却只能由特定的人得到;秋风虽凉爽,但每个人的感受却不同,有的还未从夏日的疲惫中恢复过来。

颔联“骨仍沧海立,魂傍碧山孤”,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想象友人如同独立于茫茫大海中的骨骼,又如依傍在碧绿山峰边的灵魂,孤独而坚韧。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友人的形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既展现了其内在的精神风貌,也暗示了他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持与不屈。

颈联“白帢名先后,青囊术有无”,通过描述友人头戴白帢(古代的一种帽子)的形象,以及他是否拥有某种神秘技艺(青囊术,古代道士所用的法术或医术),表达了对友人身份和能力的尊敬与好奇。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心,以及对其未来命运的关切。

尾联“几时携竹杖,燕市问悬壶”,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的愿望。他想象着有一天能与友人一同携带竹杖,前往繁华的燕市,询问友人是否愿意分享他的知识或技艺(悬壶,古代医生行医的象征)。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寄托了对友人智慧和经验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人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胡应麟

胡应麟
朝代:明   字:元瑞   号:少室山人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猜你喜欢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一

道济群生心尚歉,知周万物礼逾勤。

能为世上难行事,始是人中寡过人。

(0)

杨柳枝词·其三

百花洲畔覆青坡,第六桥头蘸碧波。

凤管龙笙春寂寂,绿阴终日伴渔歌。

(0)

番湖夜泊不见月又无酒可沽

今宵三五月,不照异乡人。

笑杀陶彭泽,空裁漉酒巾。

(0)

弄月池

煌煌明月珠,倒影池中水。

恍然紫绮裘,濯足天河里。

(0)

寄友人·其一

秋阴阁雨幂林梢,野舫乘閒出远郊。

井就乌龙评水品,山寻白鹤借云巢。

煮茶榻共高僧坐,问字门容弟子敲。

想得东家好清事,竹间松下具行庖。

(0)

箕山操

箕之山兮颍之阳,箕之人兮濯沧浪。

彼何人兮牵牛,吾洗耳兮徜徉。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