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莲图》
《采莲图》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古风

横塘西头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

花深叶暗不辨人,有时叶底闻歌声。

歌声宛转谁家女,自把双桡击兰渚。

不愁击渚溅红裳,水中惊起双鸳鸯。

(0)
鉴赏

这首明代文徵明的《采莲图》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首句“横塘西头春水生”,点明了地点和时令,展现了水面初涨的生机。接着,“荷花落日照人明”描绘了落日余晖映照在荷花上的明亮景象,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画面。

“花深叶暗不辨人”暗示了环境的幽深,让人难以分辨其中的人影,增添了神秘感。随后,“有时叶底闻歌声”通过听觉,引入了女子的歌声,使得画面生动起来,富有生活气息。

“歌声宛转谁家女,自把双桡击兰渚”进一步描绘了采莲女的形象,她的歌声悠扬,划船技术娴熟,自在地穿梭在莲花丛中。最后一句“不愁击渚溅红裳,水中惊起双鸳鸯”,以鸳鸯被歌声惊飞的情景,烘托出女子的活泼与自然之美,同时也寓意着生活的和谐与欢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恬静与女子的活泼,富有诗意和生活情趣。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深省轩在丈室之西余为名之

轩槛虚明丈室西,丛筠佳木翠阴垂。

游观物物皆深省,岂在闻钟欲觉时。

(0)

至澧阳寓天宁僧舍有感·其一

常诵离骚澧有兰,那知谪宦憩其间。

片云只鹤风方急,只恐飘零过别山。

(0)

送周元中游黄龙山

此身飘泊堕荆蛮,幸有幽人访我閒。

得句多从丘壑里,知音端在笑谈间。

青鞋布袜平生事,野鹤孤云到处山。

好去黄龙露消息,直须一箭透三关。

(0)

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古今绝唱用以为韵赋诗十篇·其五

江湖渺无涯,怅然怀震泽。

地分吴楚远,天共云水白。

鲈鱼正堪脍,蟹螯亦可擘。

何日归去来,秋风思迁客。

(0)

自罗汉院欲游寻真观雨作不果遂次栖贤闻寻真景物尤美留为异日不穷之赏赋诗纪之

羽人之宫邻五老,杖屦欣然事幽讨。

那知一夜雨翻盆,山路难行愁滑倒。

世间违意常八九,万事皆然宁自保。

山灵岂是秘幽奇,欲结清欢故相恼。

传闻景物冠庐山,小殿飞楼更精巧。

古潭摇荡明月光,绿萝青松覆烟草。

屏风九叠云锦张,古来诗句谪仙好。

山中道士不出门,玉杵金丹手亲捣。

我方放浪谢冠裳,未觉山林迹如扫。

真游傥有不尽缘,容我他年来访道。

(0)

次韵顾子美见示久雨三首·其一

一春常苦雨,入夏尚悭晴。

云物频舒卷,轩窗乍晦明。

下田嗟涨溢,高岸惜颓倾。

蔓草无情思,芟除又发生。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