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端露明月,月苦乡心儆。
草虫寒夜鸣,疏桐落秋影。
檐端露明月,月苦乡心儆。
草虫寒夜鸣,疏桐落秋影。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凄美。首句“檐端露明月”,以月光从屋檐的缝隙中透出,暗示着夜晚的降临,同时也为整幅画面铺垫了一层淡淡的银辉。接着,“月苦乡心儆”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融合,月的孤寂与人的思乡之情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草虫寒夜鸣”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草虫的鸣叫在空旷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大自然对这宁静时刻的注解。而“疏桐落秋影”则通过落叶和树影的变化,展现了季节更迭的痕迹,秋意渐浓,万物开始凋零,这种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秋夜》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描绘,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南国有嘉树,花若赤玉杯。
曾无冬春改,常冒霰雪开。
客从天目来,移比琼与瑰。
赠我居大梁,蓬门方尘埃。
举武尚有碍,何地可以栽。
每游平棘侯,大第夹青槐。
朱栏植奇卉,摩碧为壅台。
于此岂不宜,亟致勿徘徊。
将看荣茂时,莫嗤寒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