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树凋青叶,寒江扫白波。
讹音东事变,重语北船过。
衢橘连霜买,卢姬尽日歌。
扬州饶嫁娶,箫鼓夜来多。
野树凋青叶,寒江扫白波。
讹音东事变,重语北船过。
衢橘连霜买,卢姬尽日歌。
扬州饶嫁娶,箫鼓夜来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生动画面。首句“野树凋青叶”,以“凋”字形象地展现了秋天树木叶子逐渐枯黄脱落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寒江扫白波”一句,通过“寒”和“白波”的描绘,不仅突出了江水的寒冷与波涛的壮阔,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环境的清冷。
“讹音东事变,重语北船过。”这两句则转而关注人与社会的动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边发生了一些事情,引起人们的议论;北方的船只经过时,人们再次讨论起来。这里的“讹音”和“重语”既指实际的声音,也暗含了人们对事件的不同解读和传播,体现了社会信息的流动与影响。
“衢橘连霜买,卢姬尽日歌。”这两句转向对市井生活的描写。在霜冻的清晨,人们争相购买连霜的橘子,展现出生活的忙碌与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而“卢姬尽日歌”则描绘了一个女子从早到晚歌唱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艺术的气息。
最后,“扬州饶嫁娶,箫鼓夜来多。”将视角拉回扬州,这座繁华的城市在夜晚更是热闹非凡,嫁娶的喜庆活动伴随着箫鼓声不断上演。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扬州作为江南名城的繁荣与活力,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即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自然景色与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间烟火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北风吹海波,寒气已惨栗。
岁功方告成,上计仓廪实。
大府督先期,列城群彦集。
公来亲奉辞,王事有远役。
入登和钧堂,咨诹侍前席。
力陈功利源,首先二三策。
民实吾同胞,苛痛体均一。
商贾趋懋迁,负贩致其力。
上以奉王供,下以合民食。
嗟余忝命吏,三载贰下邑。
适丁岁屡艰,课计虚所入。
使车勤远人,问俗考肥瘠。
念兹灾疹馀,推额减其籍。
寒者煦之温,饥者哺之粒。
向非大府严,云雨手转剧。
公归被顾问,为我对以臆。
倘能出泥滓,穷困非所惜。
相期在岁寒,梅边问消息。
肩拍洪崖,手携子晋,梦里暂辞尘宇。
高步层霄,俯人间如许。
算蜗战、多少功名,问蚁聚、几回今古。
度银潢、展尽参旗,桂花澹,月飞去。
天风紧,玉楼斜,舞万女霓袖,光摇金缕。
明廷宴阕,倚青冥回顾。
过瑶池、重借双成,就楚岫、更邀巫女。
转云车、指点虚无,引蓬莱路。
昨夜天孙拥翠軿,馀光犹此照河津。
且欣大暑去酷吏,更辱诸君为主人。
庭桂酿花香有信,盆荷迎露绿长新。
浮云扫尽天无滓,仰面争看月半轮。
仙都朝百灵,奇绝众峰冠。
朝随五马游,万里卷云幔。
春阳散地脉,指顾群阴泮。
刻玉露巉岩,严严色足惮。
怪木走狞虬,老藤连朽贯。
峰势忽骞腾,天马脱脩绊。
飞流三百尺,馀沫拂霄汉。
空谷隐晴雷,聒耳笑语乱。
所愿化日长,谁忧斧柯烂。
况复值此时,桃竹分相半。
乘兴事幽寻,顿觉神还观。
信步忘险易,履袜遭污漫。
恣观融结巧,疑费阴阳炭。
暝色生四垂,孤烟起樵爨。
千骑去如飞,夕阳人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