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古城荒地势雄,一亭分半庾楼东。
庐山面目今真识,江汉朝宗此会同。
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西风。
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
戍古城荒地势雄,一亭分半庾楼东。
庐山面目今真识,江汉朝宗此会同。
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西风。
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古城与壮丽山河交织的画面。开篇“戍古城荒地势雄,一亭分半庾楼东”两句,设定了一个宏伟而又荒废的场景,古城的雄伟气势与一处偏僻的亭子形成对比,庾楼东侧的亭子似乎成为了观察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
接着,“庐山面目今真识,江汉朝宗此会同”两句,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同时指出江汉之水在朝向某个地方流去,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历史的回忆或者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追求。
“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西风”两句,诗人通过司马宅的荒凉和苦竹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凄清感。同时,提到“元规”,可能是在追忆历史上的某个时代或事件,而“尚西风”则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最后,“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两句,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胡尘指的是北方的沙尘或者异族的侵袭,只隔着淮河,就像是在询问,有谁能够像古代英雄一样,驰骋疆场,一举扫除一切障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英雄事迹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