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高远亭》
《题高远亭》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戍古城荒地势雄,一亭分半庾楼东。

庐山面目今真识,江汉朝宗此会同。

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西风。

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āoyuǎntíng
sòng / liúguò

shùchénghuāngshìxióngtíngfēnbànlóudōng

shānmiànjīnzhēnshíjiānghàncháozōnghuìtóng

zháihuāngwéizhúyuánguīchényuǎnshàngfēng

chénzhīhuáizàishuíwèichángsǎokōng

翻译
守卫着荒凉古战场,亭子位于庾楼东边一半之地。
如今我真正认识了庐山的面貌,江汉两水在此汇合如同朝拜宗庙。
司马的居所已荒废,只有苦竹作伴,元规的遗迹被遥远的西风吹拂。
胡人扬起的尘土只隔了淮河,谁能一鼓作气扫清这一切?
注释
戍:守卫。
古城:古老的城池。
半:一半。
庾楼:古代的楼阁。
面目:面貌。
今真识:现在真正了解。
江汉:长江和汉水。
会同:汇合。
宅荒:居所荒芜。
惟:只有。
苦竹:象征凄凉的竹子。
元规尘远:元规的遗迹已经遥远。
胡尘:胡人的尘土,代指战乱。
淮河:河流名,中国东部重要分界线。
长驱:快速进军。
一扫空:彻底清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古城与壮丽山河交织的画面。开篇“戍古城荒地势雄,一亭分半庾楼东”两句,设定了一个宏伟而又荒废的场景,古城的雄伟气势与一处偏僻的亭子形成对比,庾楼东侧的亭子似乎成为了观察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

接着,“庐山面目今真识,江汉朝宗此会同”两句,诗人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同时指出江汉之水在朝向某个地方流去,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历史的回忆或者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追求。

“司马宅荒惟苦竹,元规尘远尚西风”两句,诗人通过司马宅的荒凉和苦竹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凄清感。同时,提到“元规”,可能是在追忆历史上的某个时代或事件,而“尚西风”则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最后,“胡尘只隔淮河在,谁为长驱一扫空”两句,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胡尘指的是北方的沙尘或者异族的侵袭,只隔着淮河,就像是在询问,有谁能够像古代英雄一样,驰骋疆场,一举扫除一切障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英雄事迹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舟中

远道疲鞍马,舟行得暂閒。

推篷看风景,祗见太行山。

(0)

过汤阴崇寿寺二首·其二

老僧七十六春秋,霜满修眉雪满头。

见说故人揩病目,几时携杖入西州。

(0)

读通鉴

风烟惨澹驻三巴,汉烬将燃蜀妇髽。

欲起温公问书法,武侯入寇寇谁家?

(0)

寄朱生

不知朱记室,岁晚竟如何。

老舅家谁托,孀亲鬓已皤。

林泉忧患少,京国是非多。

为客几时了,悲凉弹铗歌。

(0)

游嵩山十三首·其二太室

茂陵骨已朽,万岁恐虚传。

莫上中峰顶,秦城隔暮烟。

(0)

骤雨·其二

风拥黄云龙驾海,雷驱紫电雨翻盆。

长虹千丈忽截断,一片风波起市门。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