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如昨日,今生悟来生。
当前不努力,宛转无留停。
人生实苦相,何所逃天刑。
吁嗟此道场,古德未曾经。
今日如昨日,今生悟来生。
当前不努力,宛转无留停。
人生实苦相,何所逃天刑。
吁嗟此道场,古德未曾经。
这首诗《感怀(其十)》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今日如昨日”,以对比手法强调时间的流逝,暗示生活的平凡与短暂。接着,“今生悟来生”则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即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应被珍惜,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对未来的理解与期待。
“当前不努力,宛转无留停”进一步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诗人警示读者,如果不去努力把握当下,那么时间将无情地流逝,不会为任何人停留。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劝诫,也是对时间价值的深刻反思。
“人生实苦相,何所逃天刑”则触及生命的本质,指出人生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如同自然法则一般不可逃脱。这句话蕴含着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困难的接受与理解,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苦难时保持坚韧与勇气。
最后,“吁嗟此道场,古德未曾经”表达了对生命旅程的感慨,以及对前人智慧的敬仰。诗人或许是在说,尽管古往今来的智者都曾经历过相似的生命体验,但每个人的生命之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未知与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生命、努力与苦难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感悟,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肃肃凉风至,凄然景骤清。
雨馀残暑退,日落晚凉生。
鹰隼双睛转,梧桐一叶惊。
试听松竹里,万籁起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