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动千里,孤坐思沧洲。
白露洗明月,青天此夜秋。
凉风动千里,孤坐思沧洲。
白露洗明月,青天此夜秋。
这首诗以“夜坐”为题,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夜晚的思绪与感受。通过“凉风”、“千里”、“孤坐”、“沧洲”、“白露”、“明月”、“青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
“凉风动千里”,开篇即以“凉风”点明季节和环境特点,暗示了秋季的到来,同时“动千里”则强调了风的广袤与力量,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股凉风吹拂着,给人以辽阔无垠之感。
“孤坐思沧洲”,紧承上句,描绘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坐着,思绪飘向远方的情景。“沧洲”通常指远离尘嚣、环境幽静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或理想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白露洗明月”,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景象。白露是秋天特有的自然现象,它不仅增加了夜晚的凉意,也使得月光更加明亮、纯净。这一句通过“洗”字,形象地表现了白露对明月的映衬作用,使月色显得更加皎洁。
“青天此夜秋”,最后两句总结了整幅画面,点明了时间(此夜)和季节(秋)。青天之下,明月高悬,白露点缀,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夜图景。这一句中的“秋”字,不仅点出了季节,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坐秋夜时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曾泛黄花竹叶轻,更循篱下数繁英。
主人已后荒三径,狂客从前号四明。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
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芳草渡。
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
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
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
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
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高台面南山,独立望空阔。
东风悠然来,吹我鬓中发。
独游动远思,览物念所悦。
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
玉音坐契阔,容华有消歇。
悲哉音莫致,杂佩空自结。
群飞云间鸿,北羽俨成列。
爱日崇令德,嘉好当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