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全文
唐 / 冯延巳   形式: 词  词牌: 菩萨蛮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

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

残日尚弯环,玉筝和泪弹。

(0)
注释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昨夜:昨天晚上。
绣帘:绣花的门帘。
朱门:古代富贵人家的大门,因漆成红色而得名。
锁:象征门的关闭。
惊梦:梦中惊醒。
云:这里指梦境如云般缭绕。
双蛾: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
金炉:装饰华丽的香炉。
烟袅袅:烟雾缓缓上升的样子。
烛暗:烛火昏暗。
纱窗:用纱做的窗户。
晓:早晨。
残日:即将落下的太阳。
弯环:形容日落时太阳的形状。
玉筝:一种弦乐器,类似古筝。
和泪弹:带着泪水弹奏。
翻译
昨天晚上画堂刮过西风,绣制的门帘不时拂动着朱红的门锁。
梦中惊醒,云一般的秀眉在枕头上皱起。
金色香炉中烟雾袅袅升起,黎明时分,烛光在薄纱窗帘后显得昏暗。
落日的余晖还剩最后一抹,她弹奏玉筝,泪水和着音乐流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孤寂的夜晚场景。开篇"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写出了夜风轻拂,帘幕随之摇曳,室内外界限分明的氛围。"惊梦不成云"表达了诗人梦醒后的一种迷茫与失落,而"双蛾枕上颦"则形象地展现了梦中所见的影像犹如蛾眉之美丽。

接下来的"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描写的是室内的温馨与外界渐明的对比,金炉中的香烟缭绕不绝,而室外天色渐亮,但室内仍旧是昏黄一片。最后两句"残日尚弯环,玉筝和泪弹"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心中所藏的忧愁与孤独,用弯月与流泪来比喻其情感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物的高逸之美,是唐代诗人冯延巳在《菩萨蛮》系列中所表现出的艺术风貌之一。

作者介绍
冯延巳

冯延巳
朝代:唐   字:正中   籍贯: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生辰:903--960

冯延巳(903年—960年),又作冯延己、冯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猜你喜欢

寄中洲茶与尤延之,延之有诗,再寄黄檗茶,

诗人可笑信虚名,击节茶芽意不轻。
尔许中洲真後辈,与君顾渚敢连衡。
山中寄去无多子,天上归来太瘦生。
更送玉尘浇鍚水,为搜孔思搅周情。

(0)

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
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
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
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
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
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0)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道涂奔走不曾安,却羡山家住得闲。
记取还山安住日,更忘奔走道涂间。

(0)

驾幸聚景晚归有旨,次日歇泊

身在长安梦故山,故山未去且长安。
落红满地莫教扫,新绿隔墙聊借看。
竹叶劝人行乐事,榴花为我遣春寒。
赐休又得明朝睡,不问三竿与两竿。

(0)

见周子叶充舍人叙怀

三年再谒一番逢,雨舍相望几讯通。
便有好怀安得尽,不知造物底相穷。
公今贫贱庸非福,我更清愁恶似公。
误辱相期千载事,云泥政自未应同。

(0)

江湖集壬午初秋赠写真陈生

居士一丘壑,深衣折角巾。
谁曾令子见,忽漫写吾真。
更不游方外,於何顿若人。
呼见一笑看,下笔可能亲。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