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尉衙落成赠阮梅仙》
《和尉衙落成赠阮梅仙》全文
宋 / 何梦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梅仙贵介出侯门,庭砌犹传有紫荆。

黄绶铜章官小试,青溪花县室初成。

公衙好作三年计,少府香留百代名。

田野近闻多犬吠,夜深刁鼓要分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èiluòchéngzèngruǎnméixiān
sòng / mèngguì

méixiānguìjièchūhóuméntíngyóuchuányǒujīng

huángshòutóngzhāngguānxiǎoshìqīnghuāxiànshìchūchéng

gōnghǎozuòsānniánshǎoxiāngliúbǎidàimíng

tiánjìnwénduōquǎnfèishēndiāoyàofēnmíng

翻译
梅花仙子出身高贵,侯门庭院仍有紫荆花盛开。
他初任微职,佩戴黄色绶带铜章,新婚的家室在青溪边落成。
他在公署计划长远,虽职位不高,但声誉流传百年。
乡村近处常闻狗吠,深夜鼓声清晰可辨,秩序井然。
注释
梅仙:指代梅花仙子,可能是一位贵族女性。
侯门:贵族或显赫人家。
紫荆:一种花卉,象征家族荣耀。
黄绶:古代官员低级的标志。
铜章:象征身份的金属徽章。
官小试:初次担任小官。
青溪花县:形容清幽的居所,可能位于河边。
室初成:新建的房屋刚刚落成。
公衙:官署,办公的地方。
三年计:长期规划,考虑未来三年。
少府:古代官职,掌管宫中财务和供应。
香留百代名:名声流传久远。
田野:乡村地区。
犬吠:乡村常见的声音,表示宁静生活。
刁鼓:古代巡逻时敲击的鼓。
分明:清晰可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期待的场景。开篇“梅仙贵介出侯门,庭砌犹传有紫荆”两句,通过对梅仙居所的描述,展现了一种高洁与尊贵的气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悠久、典故丰富的氛围。“黄绶铜章官小试,青溪花县室初成”则是对某一次考试或事业起步的描写, 黄绶可能指的是官服上的装饰,表明了主人公即将踏上仕途,或许刚刚在学业或仕途上有所建树。

“公衙好作三年计,少府香留百代名”一句,展示了对未来三年的规划和展望,以及对长久美好的期待。这里的“公衙”可能指的是官府的住宅,而“三年计”则表明主人对未来的筹划与规划。“少府香留百代名”则是希望自己的功绩能够流芳百世。

“田野近闻多犬吠,夜深刁鼓要分明”两句,则是通过环境的声音来营造一种紧迫感和时间的压力。这里的“田野近闻多犬吠”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宁静乡间的景象,而“夜深刁鼓要分明”则是在强调时间的宝贵,以及需要在夜深人静之时,通过清晰的击鼓声来提醒人们注意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和时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期待与紧迫感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何梦桂

何梦桂
朝代:宋   籍贯:淳安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猜你喜欢

菩萨鬘·其三十五

旧丝沉水如云影。飞窗复道传筹饮。紫腻卷浮杯。

红油覆画衣。弄珠惊汉燕。隔坐应相见。

今日似襄王。宫人正靥黄。

(0)

望江南·其一

横塘忆,忆得理妆迟。

靥上星稀红䰀鬌,鬓边云乱绿参差。心事一丝丝。

(0)

清平乐·其二

鹅衾熨铁。梦转镫光灭。除是见时能与说。

又恐见时凄切。别来短札相望。朝朝怀袖中藏。

偏被旁人偷觑,赞他临十三行。

(0)

高阳台.题自青榭

曲榭浮岚,层台挹爽,远山青到帘前。

几许云林,扶筇步上梯田。

连昌宫苑今何在,趁斜阳、野老能言。却依然。

树影波萦,塔语铃圆。

莱衣供养宜笙鹤,便因山置壁,种竹分泉。

回忆西湖,轻榔荡近鸥眠。

徵来题咏咸名辈,最风华、谢傅金笺。早流传。

洛社园亭,汐社诗篇。

(0)

醉太平.昙花第三词,用宋人独木桥体

凌波藕花。隔篱菜花。如何曼陀罗花。解逢时作花。

垂璎似花。仰盂吐花。十年重插宫花。共含饴赏花。

(0)

月下笛.旧房

听久无声,看如有影,阴天初夕。搴帷悄立。

早搬移旧床席。

故衫敝袷存留着,认唾点、啼痕疏密。

痛双身成只,昏尘掩镜,暗灯摇壁。踪迹。空追忆。

只苦海匆忙,负伊岑寂。睁睁默默。多时孤坐垂膝。

病中言语分明甚,道爱我、般般爱惜。

这声影、只依稀,老泪怎生揾得。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