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晴沙。特来领略春华。
最清疏、迤南城阙,何曾伐鼓鸣笳。
对寥泬、疑云疑雨,向缥缈、非雾非花。
双眼瞢腾,一身潇洒,东风帽影任攲斜。
町畦外、声传空谷,莺院接蜂衙。
耽幽处、冲瀜杳霭,且住为佳。
漫支颐、峰头树尾,轻红衬出朝霞。
闪金碧、丛丛佛寺,面水竹、个个人家。
腊味须沽,春衣堪典,酒旗风飐有些些。
荒涂畔、金鱼石马,芳草不能遮。
空留下,千年胜算,万古长嗟。
踏晴沙。特来领略春华。
最清疏、迤南城阙,何曾伐鼓鸣笳。
对寥泬、疑云疑雨,向缥缈、非雾非花。
双眼瞢腾,一身潇洒,东风帽影任攲斜。
町畦外、声传空谷,莺院接蜂衙。
耽幽处、冲瀜杳霭,且住为佳。
漫支颐、峰头树尾,轻红衬出朝霞。
闪金碧、丛丛佛寺,面水竹、个个人家。
腊味须沽,春衣堪典,酒旗风飐有些些。
荒涂畔、金鱼石马,芳草不能遮。
空留下,千年胜算,万古长嗟。
这首《多丽·郊望》由清代诗人许嗣隆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郊野春景图。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郊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踏晴沙”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明媚的春日早晨,诗人独自漫步在沙地上,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与大地的生机。接下来的“特来领略春华”,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最清疏、迤南城阙,何曾伐鼓鸣笳。”描绘了城南一片清静疏朗的景象,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宁静。接着,“对寥泬、疑云疑雨,向缥缈、非雾非花。”通过对比云雨与雾花,进一步渲染了郊外的神秘与朦胧之美。
“双眼瞢腾,一身潇洒,东风帽影任攲斜。”诗人以自我的形象,融入这幅画面之中,帽子随风倾斜,步履轻松洒脱,展现出一种自在逍遥的境界。接下来的“町畦外、声传空谷,莺院接蜂衙。”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山谷中传来鸟鸣与蜜蜂的忙碌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耽幽处、冲瀜杳霭,且住为佳。”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愿意在此停留,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漫支颐、峰头树尾,轻红衬出朝霞。”描绘了山峰与树木的轮廓,在朝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抹淡淡的红色,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温馨。
“闪金碧、丛丛佛寺,面水竹、个个人家。”描绘了寺庙与竹林的景象,金色与碧绿交织,竹林中的人家显得格外和谐与安宁。“腊味须沽,春衣堪典,酒旗风飐有些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腊肉的购买、春衣的典当以及酒旗在微风中的摇曳,都充满了生活气息。
最后,“荒涂畔、金鱼石马,芳草不能遮。”描绘了郊外的一片荒凉之地,金鱼与石马作为点缀,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空留下,千年胜算,万古长嗟。”表达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感慨,虽然美景易逝,但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与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郊外的美丽景色与人文风情,既有自然之美的展现,也有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作品。
阊阖下重关,丹墀吐明月。
秋气城中冷,秋砧城外发。
浮声绕雀台,飘响度龙阙。
宛转何藏摧,当从上路来。
藏摧意未已,定自乘轩里。
乘轩尽世家,佳丽似朝霞。
圆珰耳上照,方绣领间斜。
衣薰百和屑,鬓插九枝花。
昨暮庭槐落,今朝罗绮薄。
拂席卷鸳鸯,开幔舒龟鹤。
金波正容与,玉步依砧杵。
红袖往还萦,素腕参差举。
徒闻不得见,独夜空愁伫。
独夜何穷极,怀之在心恻。
阶垂玉衡露,庭舞相风翼。
沥滴流星辉,灿烂长河色。
三冬诚足用,五日无粮食。
扬云已寂寥,今君复弦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