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风云气象通廖廓。
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
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风云气象通廖廓。
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
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一止的《踏莎行·游凤凰台》,是一篇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怀古情怀的诗歌。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 这两句描写了凤凰台周围的地理环境,其中“二水”、“三山”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名,或是泛指多水多山的景象,“中分”和“半落”则形象地表现出山水之间错综复杂的自然美。
“风云气象通廖廓。” 这句话通过对风、云、气象等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廖廓”一词更增添了一份宏大与开阔之感。
“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轻,但内心充满了对往昔历史的深切怀念。这里的“新诗”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创作的诗歌,而“清愁”则是诗人对于春天或历史所产生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单纯的伤春之感。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 这两句通过对过去六朝时期豪华气派和短暂的欢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这里的“六代”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六个都城,即南京、洛阳、长安、邺、建康(今南京)、江陵。
“从教雨打风吹却。” 这句话通过对自然界风雨变化的描写,可能是在形象地表达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
“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邀友同饮,于凤凰台上赏月之情景。这里的“阑干”指的是栏杆或台边,“月明满地”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夜色,而“天无幕”则是在形容那一刻的辽阔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结合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怀,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青郊和以暄,风物近清明。
不禁霜露思,驾言东上陵。
前旌度潞川,后旅背凤城。
予昔青宫时,此路频长征。
忆彼慈云壁,几度题句曾。
林坰故好在,髭须非后生。
沿堤柳已黄,出陇麦未青。
望雪继望雨,东亩迟力耕。
教养虽并要,富庶之未能。
经历始知艰,所志嗟何成。
后劲金行信不虚,试看霞绮缬林庐。
设无警句诗难称,便有名工画岂如。
飒沓风中人度语,櫹椮烟外雁成书。
谷神三命应无忝,赤黻葱衡振紫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