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和渊明贫士诗七首·其六》
《追和渊明贫士诗七首·其六》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古风

人生特寄耳,何往非萍蓬。

世挟智反愚,予谓拙乃工。

渊明有姱节,高迈疏与龚。

大抵豪杰士,所见自略同。

箪瓢非遂穷,轩冕岂真通。

倘不达至理,冥雾将奚从。

(0)
翻译
人生就像寄居在世间,漂泊不定如同浮萍。
世俗中聪明人反而显得愚蠢,我认为笨拙其实是一种智慧。
陶渊明有高尚的节操,他的超脱与龚自珍相似。
一般来说,英雄豪杰的看法大致相同。
贫穷并非永远困厄,富贵也不一定代表通达。
如果不能领悟至高的道理,人生就如同陷入迷茫的迷雾中。
注释
人生:指人的生活。
特寄:寄居,比喻短暂或不确定的存在。
耳:而已,罢了。
何往:无论去哪里。
非:不是。
萍蓬:比喻漂泊不定。
世:世间。
挟:带着,具有。
智:聪明。
反:反而。
愚:愚蠢。
予:我。
拙:笨拙。
乃:却,反而。
工:巧妙,高明。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姱节:美好的节操,高尚的品质。
高迈:超脱,高尚。
疏:疏远,超脱。
龚: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大抵:大概,一般来说。
豪杰士:英雄豪杰。
略同:大致相同,相近。
箪瓢:形容贫寒,用箪盛饭,用瓢盛水。
非:并非。
遂:于是,就。
穷:贫困。
轩冕:古代贵族的车乘和冕服,象征显贵。
岂:难道。
真通:真正通达。
倘:如果,倘若。
达:达到,领悟。
至理:最高的道理,人生哲理。
冥雾:迷茫的迷雾,比喻困惑不解。
奚:何,哪里。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黻所作,属于《追和渊明贫士诗七首》中的第六首。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以及智慧与愚昧关系的独到见解。

"人生特寄耳,何往非萍蓬。" 这两句用“寄耳”比喻生命短暂无常,如同飘零的萍蓬没有固定之所,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世挟智反愚,予谓拙乃工。"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智慧与愚昧的看法,他认为在世界上,人们往往将智慧误用或过度追求,最终导致愚蠢,而他自己却认为真实的无为是最大的智慧。

"渊明有姱节,高迈疏与龚。" 这两句中,“渊明”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隐士嵇康,他以清廉自守而著称;“高迈”、“疏”和“龚”则是古代的隐逸之人。这几位都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代表了超脱世俗、坚持个性与节操的生活态度。

"大抵豪杰士,所见自略同。" 这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不论是豪迈还是隐逸,只要是真正有见识的人,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看法都大体相似。

"箪瓢非遂穷,轩冕岂真通。" 箪瓢是一种简陋的饮食器具,而轩冕则是贵族的车辆。这两句意在说明,即便是最贫困的人,也不必然生活得像箪瓢一样;同样,即便享有尊贵如轩冕,亦未必真正通达人生。

"倘若不达至理,冥雾将奚从。" 这两句表明,如果不能领悟最根本的道理,那么心灵就像被迷雾所笼罩,无法找到方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强调了个人对于生活态度、智慧与节操的重视,以及对于世俗价值观的质疑。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梅露堂燕客夜归

药玉船中酒似空,水沉烟上雪都融。

梅堂客散人初静,椽烛烧残一尺红。

(0)

芗林五十咏·其四十东皋

避世无功酒,临流元亮诗。

鹤鸣入天听,叶下报秋悲。

(0)

半山寺三首·其二

老无稚子为应门,病有毗耶伴此身。

相府梵宫均是幻,却须舍宅即离尘。

(0)

出真阳峡十首·其十

未必阳山天下穷,英州穷到骨中空。

郡官只怨无供给,支与真阳数石峰。

(0)

兰溪解舟四首·其一

两岸千千万万峰,看来冷白复寒红。

人言雪岭非银岭,三日晴光晒不融。

(0)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其二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宵月好莫渠孤。

旧传月径圜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