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盲一佌倠,姡然曳其袖。
浅之为丈夫,奚供牛马走?
惜无夷坚徒,刻画到肤腠。
东海澜未清,三年逐遗臭。
安得鹤胫长,断之续凫脰。
所以卫玠车,不入儋耳陋。
痿盲一佌倠,姡然曳其袖。
浅之为丈夫,奚供牛马走?
惜无夷坚徒,刻画到肤腠。
东海澜未清,三年逐遗臭。
安得鹤胫长,断之续凫脰。
所以卫玠车,不入儋耳陋。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中不同阶层人的命运与价值观念的差异。首句“痿盲一佌倠,姡然曳其袖”描绘了一幅鲜明的画面,一个身体残缺的人(佌倠)在众人面前被牵着袖子行走,形象地展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冷漠。接下来,“浅之为丈夫,奚供牛马走?”一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批判,指出所谓的“丈夫”行为实则与牲畜无异,暗含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讽刺。
“惜无夷坚徒,刻画到肤腠。”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中缺乏真正坚持正义、敢于揭露丑恶力量的重要性,即使是在细微之处也能深刻影响人心。接着,“东海澜未清,三年逐遗臭。”通过比喻,将社会风气的污浊比作未澄清的东海之水,三年仍未能洗净,形象地描绘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持久性。
“安得鹤胫长,断之续凫脰。”这一句运用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改变现状、实现公平正义的渴望。鹤胫长而凫脰短,通过延长鹤的腿来帮助凫,寓意通过某种方式使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所以卫玠车,不入儋耳陋。”引用典故,说明即使像卫玠这样品德高尚的人物,也难以改变某些偏远或保守地区的观念,暗示了改变社会观念和风气的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人性尊严以及道德重建的强烈呼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