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尽日费幽寻,丹壑云房处处心。
自是莲池无慧远,非关载酒避东林。
看山尽日费幽寻,丹壑云房处处心。
自是莲池无慧远,非关载酒避东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东林的向往与探寻之情。首句“看山尽日费幽寻”,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山中寻找幽静之地的艰辛与执着。次句“丹壑云房处处心”,则展现了诗人对东林美景的向往,想象着在丹红的山谷间,云雾缭绕的道观中,心灵得到了宁静与慰藉。
接着,“自是莲池无慧远”,诗人以“莲池”象征东林,暗指这里曾有高僧慧远,而如今却无人能与之相媲美,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感慨。最后,“非关载酒避东林”,则表明了诗人并非为了饮酒避世而来此,而是真心向往东林的清幽与智慧,表达了一种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东林的深深眷恋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现实的反思。
夙昔慕鲁连,挟愤欲蹈海。
嗣乃笑其愚,何不看胡亥。
今知冢中骨,及躬且危殆。
倘得一睹之,保身吾岂怠。
吾师明月珠,晔晔多光彩。
不甘遗暗途,且欲资甄采。
遂奋紫骝驹,长安逐驽骀。
期展千里足,昂昂致高垲。
岂意志未伸,忽值城邑改。
一夫弄权柄,万方沸鼎鼐。
异军倏然起,民意未可绐。
固有旧田园,犹得滋兰茝。
天命已可知,所望归而待。
奈何一嗟跌,默默以千载。
北望泪沾裾,魂兮尔安在。
焉得复归来,雷音听奏凯。
全诗三百篇,蔽以无邪思。
新安违卜序,乃有淫奔词。
再传及王柏,诞妄尤不支。
删替死麇篇,二南蒙诟訾。
更据平王号,编次王风移。
降及郑卫风,一一屏斥之。
私议曲阜本,白璧留瑕疵。
蚍蜉撼大木,徒为后世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