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指羽陵山下。小有亭楼如画。松月夜窗虚。
待卿居。闲却调筝素手。只合替郎温酒。
高阁佛灯青。替钞经。
东指羽陵山下。小有亭楼如画。松月夜窗虚。
待卿居。闲却调筝素手。只合替郎温酒。
高阁佛灯青。替钞经。
这首《一痕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其文字简洁而意蕴深长,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东指羽陵山下”,开篇以“东”字点明方位,引出一片山色,羽陵山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小有亭楼如画”,接着描绘了一幅亭台楼阁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的画面,仿佛是精心绘制的水墨画,将人工与自然之美和谐统一。“松月夜窗虚”,夜晚的月光洒在松树上,透过窗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虚字在这里起到了强调作用,暗示着空间的空旷与内心的空灵。“待卿居”,期待着心爱之人到来,与之共度时光,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闲却调筝素手”,描绘了女子娴熟地调弄筝弦的情景,素手轻弹,音乐悠扬,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才情。“只合替郎温酒”,希望为心爱之人温热一杯酒,表达出对对方的深情厚谊。“高阁佛灯青”,在高高的阁楼中,一盏青色的佛灯照亮了四周,营造出一种宗教的庄严与宁静,同时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替钞经”,愿意代替他人抄写佛经,体现了对信仰的虔诚与奉献精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