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
茅堂近丹阙,佳致亦何深。
退食不趋府,忘机还在林。
清风乱流上,永日小山阴。
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
物华对幽寂,弦酌兼咏吟。
自昔仰高步,及兹劳所钦。
郢歌叨继组,知己复知音。
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
茅堂近丹阙,佳致亦何深。
退食不趋府,忘机还在林。
清风乱流上,永日小山阴。
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
物华对幽寂,弦酌兼咏吟。
自昔仰高步,及兹劳所钦。
郢歌叨继组,知己复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之情怀。"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表明诗人追求的是一种随遇而安、心灵平静的生活状态,愿意放下繁杂的世俗礼仪,享受清晨的宁静。
"茅堂近丹阙,佳致亦何深"中的“茅堂”指的是简陋的草屋,而“丹阙”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通过对比强调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宫廷生活的淡然。
"退食不趋府,忘机还在林"显示了诗人退隐的决心,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愿意忘却世间的烦恼,在大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清风乱流上,永日小山阴"描绘了一种恬淡自适的生活景象,诗人在小山之阴享受着悠长的安静时光,以及随处可感受到的清新空气。
"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通过对竹林和初生花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情怀,而“将雏花际禽”则可能暗示着生命力与希望的萌芽。
"物华对幽寂,弦酌兼咏吟"表达了诗人在静谧中感受到万物之美,并以琴瑟和声相伴,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自昔仰高步,及兹劳所钦"则是对过去追求崇高理想与现在劳作的反思,而“郢歌叨继组,知己复知音”表明了诗人在友人的陪伴下,通过共同的音乐趣味和情感交流找到心灵上的共鸣。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是一曲高雅的隐逸歌。
阻阔书邮顿两忘,三年清梦独徜徉。
风旌引兴与天远,茧绪牵愁知日长。
逸翮伫归鸳鹭列,鸣驺忽下水云乡。
秋霖穷巷无人到,裹饭应烦问子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