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遗论究几深,屋宅为阳墓宅阴。
元出易中后天卦,更凭心上指南针。
故知形胜从来有,难必荣华此处寻。
周洛秦函倏兴废,岂虞山水唤之今。
青囊遗论究几深,屋宅为阳墓宅阴。
元出易中后天卦,更凭心上指南针。
故知形胜从来有,难必荣华此处寻。
周洛秦函倏兴废,岂虞山水唤之今。
这首诗是北宋末年至元初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赠程山人》。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哲学思考。
"青囊遗论究几深"一句中,“青囊”指的是古代用来装书籍的布囊,象征着知识与智慧。这里的“遗论”是指流传下来的各种理论或学说,而“究几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学说的探求和思考,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根究底。
"屋宅为阳墓宅阴"一句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原理构成。这里通过屋宅(阳)与墓地(阴)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对于生命、死亡和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元出易中后天卦,更凭心上指南针"这两句则是从《易经》的哲学思想中汲取灵感。《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蕴含着丰富的宇宙观和变革哲学。诗人通过“元出易中后天卦”表达了对《易经》深层次含义的探讨,而“更凭心上指南针”则是比喻,用内心的智慧来引导自己,就像使用南针来确定方向一样。
"故知形胜从来有,难必荣华此处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形胜”(即物质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于“荣华”(即荣誉与繁华)的态度。诗人认为,物质的成功和外在的光鲜并非永恒,不应过分追求。
"周洛秦函倏兴废,岂虞山水唤之今"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反思。通过提及古代的盛世如周、洛(指洛阳)、秦以及函谷关等地名,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繁华已逝的感慨,并且对现在的世界发出质疑——是否只是山水依旧而人类历史在不断呼唤?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还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生命、历史的深刻理解。
花榭茅堂幽意足,清池一鉴飘寒玉。
主人散帙坐前楹,飒飒轻风动疏竹。
竹外高楼倚碧天,连峰如黛捲帘前。
客至不知青嶂隔,人閒时引白云眠。
梧桐杨柳春风早,满地绿云闲不扫。
屋后啼莺傍女墙,门前芳草临官道。
日暮閒亭绮席开,美人长袖送春杯。
砌竹声沉玉簪折,笑看明月天边来。
锦茵玉簟窗阴倒,蝴蝶飞来梦中舞。
风铃漏板寂无声,鸟掠帘前杏花雨。
劝君花下且安眠,枳栖雌伏亦暂然。
上林一日全枝借,会见鹪鹩幽谷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