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朱存敬题三元塔》
《和朱存敬题三元塔》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高结浮图控上流,金银佳气可全收。

八窗笼月三千界,一柱擎天亿万秋。

运起昌黎山斗望,人从岭海凤皇游。

王冯自是风云会,欲迈前修祗自修。

(0)
鉴赏

这首明代林熙春所作的《和朱存敬题三元塔》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三元塔的壮丽景象与深远寓意。开篇“高结浮图控上流,金银佳气可全收”,以“浮图”指代佛塔,形象地描绘了三元塔矗立于江河之上,仿佛掌控着天地间的灵气与光辉,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接着,“八窗笼月三千界,一柱擎天亿万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塔身的高耸与广阔视野,月光透过塔的八个窗户洒向四方,仿佛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银辉之中;而塔柱则如同撑天之柱,历经亿万年而不倒,象征着永恒与不朽。

“运起昌黎山斗望,人从岭海凤皇游”则将三元塔置于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暗示其不仅是地理上的地标,更是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象征,能够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朝拜,如同凤凰般汇聚于此。最后,“王冯自是风云会,欲迈前修祗自修”表达了对三元塔及其背后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个人修为与追求的主题,即每个人应当像攀登高峰一样,不断自我超越,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三元塔的宏伟与庄严,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深邃的思想情感。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风雨

风雨破秋夕,梧叶窗前惊。

不愁黄落近,满意作秋声。

客子无定力,梦中波撼城。

觉来俱不见,微月照残更。

(0)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

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

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0)

豆叶黄/忆王孙·其一

春风楼上柳腰肢。初试花前金缕衣。

袅袅娉娉不自持。晓妆迟。画得蛾眉胜旧时。

(0)

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

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

巨鱼穹龟牙须雄,欲取阛市为龙宫。

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

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

横陈屹立相叠重,置力尤在水庙东。

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

安得椽笔记始终,插江石崖坚可砻。

(0)

桥南纳凉

曳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半落星河知夜久,无穷草树觉城荒。

碧筒莫惜颓然醉,人事还随日出忙。

(0)

秋夜读书有感二首·其二

齿发凋残志有馀,一编聊复遂吾初。

老来每恨无同学,梦里犹曾得异书。

家世偏憎慕青紫,儿童切莫话龙猪。

正令世世皆农圃,廉让何妨化里闾。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