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惊风风已凉,华灯照夜夜何长。
闽山截云不过雁,涨海浸日谁为梁。
北向多虞剑戛戛,南中独望天茫茫。
客亭迟还还复醉,醉里狂歌歌更狂。
一叶惊风风已凉,华灯照夜夜何长。
闽山截云不过雁,涨海浸日谁为梁。
北向多虞剑戛戛,南中独望天茫茫。
客亭迟还还复醉,醉里狂歌歌更狂。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馆中诗人醉酒后的思绪与情感。首句“一叶惊风风已凉”以一片落叶触动秋风,暗示季节的更替,风已带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华灯照夜夜何长”,华美的灯光在夜晚显得格外明亮,却也映衬出夜晚的漫长,引发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闽山截云不过雁,涨海浸日谁为梁。”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比作阻挡雁群的屏障,海比作浸没太阳的广阔,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阔与辽远,同时也暗含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未知的探索。
“北向多虞剑戛戛,南中独望天茫茫。”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北方向往之路充满忧虑,如同剑声戛戛,而南方的眺望则显得迷茫无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有对远方的向往。
最后,“客亭迟还还复醉,醉里狂歌歌更狂。”诗人身处客亭,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迟缓,最终选择了借酒浇愁。在醉酒的状态下,他放声高歌,歌声更加狂放不羁,这不仅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内心情感的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面对人生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
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
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
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
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
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