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其二》
《咏史·其二》全文
清 / 黄节   形式: 古风

王畿制既紊,大都乃偶国。

乡遂变轨里,都鄙乱阡陌。

均人失所掌,平土恶可得。

元魏诏均田,自上之指给。

男妇逮奴婢,田受各有级。

扰民恩不周,制地已无术。

元稹画作图,周主所叹惜。

吏民诏先习,一岁行不及。

视魏倘设施,五十或笑百。

宣和乃置局,投牒任诬白。

私田指天荒,主者反租役。

鲁山阖县田,尽括不留隙。

夺良以入公,夺公复有贼。

均地不可行,均税济其塞。

郭咨孙琳方,救敝出末策。

美名固可慕,实施竟何益。

天下方骚然,废书三太息。

(0)
注释
畿制:古代王畿的制度。
大都:首都。
乡遂:古代行政区划。
都鄙:都市与郊野。
阡陌:田间小路。
元魏:北魏。
均田:古代土地分配政策。
视魏:比较魏朝的做法。
宣和:宋朝年号。
投牒:呈递文书。
私田:个人所有土地。
主者:土地管理者。
鲁山:地名。
末策:最后的策略。
太息:叹息。
翻译
中央制度混乱,首都成了偶然的国家。
乡村道路改变,城乡交错,田界纷乱。
人们失去管理土地的准则,平整的土地难以寻觅。
北魏曾下令平均分配土地,这是皇帝的直接指示。
男女奴婢按等级接受分配的土地。
但这种做法扰民,无法全面实施。
元稹描绘的图景,让周主感叹不已。
官吏百姓虽接到命令,一年内却未能实行。
比起魏朝的措施,人们可能觉得五十步笑百步。
宣和年间设立机构,随意申报土地,真假难辨。
私田被指为荒地,管理者反而要交租服役。
鲁山全县的土地都被强行征用,毫无空隙。
公家夺取良田,又被盗贼侵吞。
平均分配土地不可行,平均税收也无法解决问题。
郭咨和孙琳提出改革方案,试图从末端解决问题。
美好的理念固然吸引人,实际执行却无益。
天下动荡不安,我只能放下书本,深深叹息三次。
鉴赏

这首清代黄节的《咏史(其二)》描绘了社会动荡时期土地制度的混乱与问题。诗中提到,原有的王畿地区秩序紊乱,首都大都也受到影响,乡村和城市间的交通道路变得杂乱无章。均田制本为北魏时期试图解决土地分配不均的政策,但实施过程中恩惠未能普及,土地划分方法失效。元稹曾试图绘制改革图景,但成效有限,宣和年间虽设机构管理,却充斥着欺诈和虚报。田地被随意指为荒地,导致私人田产仍需缴纳租税,甚至官府土地也被侵夺,百姓深受其苦。

鲁山一例中,田地几乎被尽数征取,公私权益都被侵犯。郭咨和孙琳提出的改革方案试图挽救时弊,但诗人认为这些美好的设想在实践中并无实际益处。国家局势动荡,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只能长叹不已。

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实例,揭示了均田制在执行中的困境和改革措施的局限性,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疾苦的关注。

作者介绍

黄节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初卜潭西新居

乔木千章画不如,白鸥烟雨到江湖。

谁为求仲营三径,窃比扬雄有一区。

故国兴亡树如此,他年声利蔓难图。

屋西便与秋山约,莫遣归来见白须。

(0)

庚申闰月从师还自颍上对新月独酌十三首·其十

懦微莫如我,往往从险艰。

譬之驱山麋,八銮困天闲。

岂惟物违性,成功亦良难。

风烟念何地,野水长松閒。

(0)

庚子落叶词同李亦元王聘三作·其四

朱雀鸟衣巷战场,白龙鱼服出边墙。

鸥波亭外风光惨,鱼藻宫中岁月长。

水殿可怜珠宛转,冰绡赢得玉凄凉。

君王莫问三生事,满驿梨花绕佛堂。

(0)

百香诗·其六十二竹

清似夷齐立首阳,平生高卧傲风霜。

若教汗简修青史,多少人留姓字香。

(0)

百香诗·其三十六海棠

高烧银烛照红妆,不与花神入睡乡。

外酒未醒春思重,君王带笑坐沉香。

(0)

冬夜宿南庄

空江欲雪云冥冥,天低月暗吟寒厅。

独雁时闻四窗白,双眼未合孤灯青。

败芦丛筱环沙尾,几树横斜映清泚。

未春先已发幽香,岁晚篱连见冰蕊。

城南小筑掩柴荆,袅袅茶烟客思清。

夜犬无声人语寂,枯棋坐隐已三更。

短童首触屏风卧,檐外一声惊雀堕。

萧骚水阁纸衾单,有梦不愁花底涴。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