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
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
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
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
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
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
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这是一首表达对遥远家乡深切思念之情的诗句。诗人以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通过多重意象展现了对家乡的情感羁绊。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
这里,诗人首先通过听闻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被平定的消息,表达了自己对于朝廷官员们的期待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尚书训士齐"可能暗示着朝廷大臣们齐聚一堂,商讨国是,而"几时通蓟北"则是在询问什么时候可以重新开辟去往北方(蓟北,即今北京附近地区)的道路,并希望能够在那一天将这喜讯传递至关西(今陕西省中部)。这些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定与个人出行自由的强烈愿望。
"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而在后两句中,"恋阙丹心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如同心脏被撕裂一般痛苦。"沾衣皓首啼"则是说到他的悲伤到了极点,以至于眼泪沾湿了衣服,头发也因悲哀而变得斑白。最后两句"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更深化了对家乡无法回去的无奈与恐惧,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流逝和个人宿命的无力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个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深沉的家国之思。
美人洗拂白玉卮,老夫自歌置酒辞。
桑榆之光能几时,含情不饮复待谁。
我生材质无所宜,不拟纵任恒矜持。
譬如散木不自知,欲就绳墨何其痴。
盛年一去悔可追,却对蛾眉惭鬓丝。
君不见谢公自是天下宝,偃仰东山颇枯槁。
平生掩鼻向富贵,一见婵娟翻绝倒。
人间混浊殊可憎,聊凭尤物娱怀抱。
屈原湛身亦何补,贾生恸哭空自苦。
漫将一缕系千钧,秪馀碧血埋黄土。
九州浩浩扬洪波,念之岂免泣滂沱。
怀宝迷邦遭诋诃,手援天下可奈何。
未如閒处且婆娑,快饮美酒听清歌。
及今为乐勿蹉跎,明年白发应更多。
隐隐夕唱传,肃肃宵车骛。
兹夜方向晨,中心惮将暮。
朱华沦未启,瑶光俨初度。
绛霄丽明月,素飙流藻雾。
严防限中禁,周庐扃内附。
岧嵽北宫朝,徙倚西墉步。
晒目紫微宇,蹀足玉阶路。
矫迹承华侧,徒惭班振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