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何代僧,葬骨两三层。
不遣白云护,游人取次登。
高僧何代僧,葬骨两三层。
不遣白云护,游人取次登。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高僧塔,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其历史的久远与自然环境的变迁。首句“高僧何代僧”,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主题,暗示了这座塔背后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故事。接着,“葬骨两三层”一句,既是对塔内安放的高僧遗骨的描述,也暗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敬仰。这里“两三层”并非实指层数,而是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厚重。
“不遣白云护”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白云赋予了保护塔的使命,却未能如愿,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冲突与变化。最后,“游人取次登”则点明了塔的开放性与普遍性,游人们随意攀登,象征着历史文化遗产被大众所接触与认知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洞察。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