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晨晦》
《晨晦》全文
明 / 方维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终朝无所见,茫茫烟雾侵。

白日不相照,何况他人心。

枯梅依古壁,寒鸟度高岑。

静坐孤窗中,幽响成哀吟。

春水一已平,杨柳一已深。

故物无遗迹,萧条风入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晨雾弥漫、万物朦胧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感慨。首句“终朝无所见,茫茫烟雾侵”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雾所笼罩,视线无法穿透,引人进入一个虚幻而神秘的世界。接着,“白日不相照,何况他人心”一句,将自然界的光线与人内心的光明进行对比,暗示了外界的冷漠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枯梅依古壁,寒鸟度高岑”描绘了一幅冬日荒凉的画面,枯萎的梅花依附在古老的墙壁上,寒风中的小鸟飞越高山,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凄美,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孤独。最后,“静坐孤窗中,幽响成哀吟”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独自坐在窗前,周围是寂静无声,只有内心的哀叹化作低吟,透露出深深的寂寞与无助。

“春水一已平,杨柳一已深”转而描绘春天的景象,春水上涨,杨柳茂盛,但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并未能冲淡诗人的忧郁情绪,反而更加凸显了他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故物无遗迹,萧条风入林”则以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了人事的变迁与消逝,风穿过树林的声音,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其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

作者介绍
方维仪

方维仪
朝代:明

方维仪(1585—1668),女,字仲贤,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明末著名女诗人、画家,所作有《清芬阁集》,又辑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其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尤擅长绘释道人物。特别是白描《观音大士图》形神兼备,许多人争相收藏。
猜你喜欢

满江红.避暑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

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

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

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开枕簟,浮瓜芰。

琼液浅,歌喉细。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

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

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

(0)

赋祝次仲八景·其二江天暮雪

云痴天四合,密雪洒石矼。

野渡灭行迹,岸沙横孤艭。

谁怜鹤发翁,披蓑钓寒江。

(0)

寄谢叔通宗兄题耕隐诗韵

云陇躬耕新雨足,东阡南陌水奫沦。

市朝轩绂秋多事,鹿豕渔樵欣与邻。

我欲为谋三亩地,君能来共一犁春。

蚤知世路风波险,俛首无令愧野人。

(0)

政仲留饮醉书长句

春归无计堪留连,川原暗绿屯云烟。

涓涓涧谷声潺潺,夜来急雨春风颠。

天公知我爱山癖,晨光薄林晓日出。

浮阴扫尽山屹立,叠嶂层峦凝黛湿。

此时来访故人居,膻荤为我开兵厨。

真珠滴槽不用沽,沉酣相忘于江湖。

我不如阮公籍,相逢一醉六十日。

君莫效陶渊明,欲令明朝重抱琴。

且须相从痛饮师,尊前落魄同襟期。

何如沉沉深夜剪韭共春酌,细诵工部生前相遇衔杯诗。

(0)

长句简敬叟季仙兼呈端夫申父晦仲

士生樗散甘嘉遁,頫首衡茅敢尤怨。

良朋益友肯顾临,讲贯渐摩笃明辨。

年来瘖哑瓶守口,俗子污人如避箭。

论交谩说笑金兰,厚貌深情半讥讪。

念君与我情不薄,一忝从游一亲眷。

朅来终日坐书楼,喜剧论文几昏旦。

曲生风味亦不恶,抵死绝交良可叹。

胸中磊磈政须渠,吻噪肠枯赖浇灌。

孟公旧不论升㪷,惊座丰姿发奇观。

富文博学子游子,秀楚翘英颖锋见。

吾虽不敏逐后尘,斩将搴旗共酣战。

祇今便造无何有,相与神期游汗漫。

既无三雅伯仲叔,不有巨杯觯角散。

请观管辂扬子云,欲作九原谁可唤。

酒不离唇元乃就,三㪷顿倾辞绮粲。

二公洞达疏通豪,妙语仍烦下一转。

养浩堂中颙惠然,急吐才华染柔翰。

(0)

自述

楚国中分后,东南世泽长。

发祥曾王父,磨勘成典章。

王父声益振,主客尚书郎。

考庙绪丕显,直鲠在岩廊。

历历一精白,敬事持人纲。

顾维予小子,念释兹勿忘。

晴空丽皎日,清秋凛严霜。

金石磨不磷,松柏寒逾芳。

旦评犹足信,清议讵虚张。

梦寐滋洗涤,俯仰随否臧。

所值匪所思,盈亏理有常。

亨途无诡遇,偃蹇嘶骊黄。

谁能饵大药,百年身平康。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