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名山亦已多,吴山大观今作歌。
兴安大岭及长白,嵩泰台麓田盘窝。
诸山未兼江海胜,此间旷览俱遮罗。
南北高峰走龙脉,蜿蜒入郡成嵯峨。
琳宫梵宇许居下,不许墙宇盘尖螺。
平列坎石镇火患,风从其俗无烦诃。
第一峰头纵遐瞩,壮哉所见真无加。
左江右湖互环抱,海气蓊匌含羲娥。
维水有四三已具,故富鱼族蛟鼋鼍。
天吴阳侯时出没,列缺丰隆相荡摩。
吴颠越踬阅兴废,宋迁元伐纷誵讹。
只剩吴山青不磨,吴山大观今作歌。
我游名山亦已多,吴山大观今作歌。
兴安大岭及长白,嵩泰台麓田盘窝。
诸山未兼江海胜,此间旷览俱遮罗。
南北高峰走龙脉,蜿蜒入郡成嵯峨。
琳宫梵宇许居下,不许墙宇盘尖螺。
平列坎石镇火患,风从其俗无烦诃。
第一峰头纵遐瞩,壮哉所见真无加。
左江右湖互环抱,海气蓊匌含羲娥。
维水有四三已具,故富鱼族蛟鼋鼍。
天吴阳侯时出没,列缺丰隆相荡摩。
吴颠越踬阅兴废,宋迁元伐纷誵讹。
只剩吴山青不磨,吴山大观今作歌。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吴山大观歌》。诗中描绘了作者游历名山的经历,并特别赞美了吴山的壮观景色。诗人以宏大的笔触,列举了诸如兴安大岭、长白山、嵩山、泰山等地的名山,但强调吴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与江海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诗中提到的“南北高峰”象征着山脉的走向,蜿蜒进入城市,形成壮丽的景象。诗人还描述了吴山上的宫殿和寺庙,强调了这些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对吴山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描述,如使用平地石块来镇压火灾隐患,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
在最后一段,诗人表达了对吴山景色的赞叹,指出其四周被长江和西湖环绕,海气弥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还提到了吴山地区的渔业资源丰富,以及传说中的水神天吴、阳侯等神话元素,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最后,诗人回顾了历史上的变迁,但强调了吴山的永恒之美,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恒久不变的向往。
骚经比兴殆无遗,何独于梅靳一辞。
从逊以来方有句,到逋而后愈难诗。
形容虽巧迹之浅,吟状愈多天者漓。
独在孤山孤绝处,定交惟有雪相知。
当家旧只说骊塘,近代家溪名又香。
仁智扁斋天动静,正邪抗疏界阴阳。
伤哉所到方丹毂,惜也斯人不玉堂。
孤负锦江人望断,使君已在白云乡。
广文要饭又何难,所在侏儒烂饱餐。
热选尽教众人取,冷官要耐五更寒。
田园彭泽菊三径,意思濂溪草一般。
湓浦依然遗迹在,道源须是静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