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络奇石,芙蓉艳荒垣。
寓目信所之,行行陟秋原。
南州八九月,已凉仍复暄。
林树略改色,沙湍才减痕。
忆在朔漠日,疲马风尘奔。
夜汲长城窟,晓涉滦河源。
老身冻欲死,其劳不可言。
薜荔络奇石,芙蓉艳荒垣。
寓目信所之,行行陟秋原。
南州八九月,已凉仍复暄。
林树略改色,沙湍才减痕。
忆在朔漠日,疲马风尘奔。
夜汲长城窟,晓涉滦河源。
老身冻欲死,其劳不可言。
这段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个人的内心感受。开篇“薜荔络奇石,芙蓉艳荒垣”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荒凉之中依然有着生机勃发的画面。薜荔(一种攀援植物)缠绕在奇异的岩石上,芙蓉(荷花的一种)在废弃的土墙旁边盛开,这些意象交织出一幅既荒凉又生动的秋景图。
“寓目信所之,行行陟秋原”则表明诗人以目光遍历这片秋色,步履不停地在秋天的大地上漫游。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赞赏,同时也透露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
接下来的“南州八九月,已凉仍复暄。林树略改色,沙湍才减痕”几句,进一步刻画了秋天的温度变化与景物变迁。在南方的八九月份,即使气温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着一定的暖意。树木的颜色只是略微改变,而河流的波痕也只是刚开始减少,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过渡性。
“忆在朔漠日,疲马风尘奔”一句,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一种怀念。朔漠日,即边塞的艰苦日子,那时的自己和疲惫不堪的马匹,在风和尘土中奔波,这里流露出一种对于过去经历的回忆与反思。
最后,“夜汲长城窟,晓涉滦河源。老身冻欲死,其劳不可言”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当前的处境和感受。在寒冷的夜晚,他在长城下的洞穴中取水;清晨时分,他又要涉过滦河的源头。这段经历展现了诗人的艰难生活和身体的颤栗。老迈之躯几乎被冻得奄奄一息,这种劳累和痛苦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整体而言,诗人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活艰辛的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诗歌中既有对现实苦难的直面,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