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诸人西寺避暑》
《同诸人西寺避暑》全文
宋 / 洪朋   形式: 古风

连廊四注塔中起,五月殿阴作商气。

竹床午枕耐睡魔,宝铎天风吹佛事。

小冠捧腹绕檀栾,坐隐应迷日下山。

骑马归来还执热,蚊雷虺虺满人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西寺避暑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清凉之感。

首句“连廊四注塔中起”,以连绵的廊道和高耸的佛塔开篇,营造出一种宏伟而又静谧的氛围。接着,“五月殿阴作商气”一句,点明时间是炎热的五月,但殿内却有一丝凉意,仿佛能感受到清风拂面,暗示着避暑之所的清凉。

“竹床午枕耐睡魔”描绘了午后的慵懒时光,竹床和午枕为避暑之人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仿佛能抵抗住夏日的倦怠。“宝铎天风吹佛事”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氛围,宝铎在天风的吹拂下,发出悠扬的声音,似乎在进行着某种神圣的仪式,增添了诗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

“小冠捧腹绕檀栾”描绘了一群人围绕着寺庙中的树木(檀栾)嬉戏、游玩的场景,他们戴着小帽,捧腹大笑,享受着避暑的乐趣。“坐隐应迷日下山”则表达了他们在寺庙中忘却时间流逝,沉浸在悠闲自得的时光里,直到太阳西下,才意识到一天已过。

最后一句“骑马归来还执热,蚊雷虺虺满人间”描述了夏日傍晚,人们骑马归来时,仍感到酷热难耐,而此时,蚊虫的嗡嗡声和蛇的嘶嘶声充斥着整个世界,反衬出避暑之地的清凉与宁静,让人更加珍惜那份难得的清凉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夏日避暑的乐趣与寺庙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洪朋
朝代:宋

宋洪州南昌人,字龟父。黄庭坚甥。两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工诗,庭坚称其笔力扛鼎,与弟洪刍、洪炎、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年仅三十八而卒。有《洪龟父集》。
猜你喜欢

大业二绝

杳杳扬州只隔淮,龙舟彩舸映天来。
春风咫尺伊川路,不放君王殿脚回。

(0)

过洞庭二首

朝来四境宿云披,渐放扁舟入渺瀰。
漠漠衣襟凌水雾,悠悠帘幕挂天丝。
波平自喜看书稳,风软翻愁出险迟。
今夜君山兴不浅,登临应及月明时。

(0)

西园独步二首

官居何以涤冥烦,喜有厅西北涉园。
白日渐长公事少,红英已尽叶阴繁。
渌波似镜池能照,巧舌如簧鸟解言。
风景只随人意好,昔贤何事厌湘沅。

(0)

竹堂寺探梅

竹堂梅花一千树,晴雪塞门无入处。
秋官黄门两诗客,珂马西来为花驻。
老翁携酒亦偶同,花不留人人自住。
满身毛骨沁冰影,嚼蕊含香各搜句。
酒酣涂纸作横斜,笔下珠光湿春露。
只愁此纸卷春去,明日重来花在地。

(0)

悯日歌(弘治丙辰,七十岁作)

日既去,日复来。
来如赴,去如颓。
来是谁约?
去是谁推?
一来一去,彼此自禅续。
无与我事,何故使我心惊猜?
似乎少年有根是汝拔,老丑无种是汝栽。
百年所算三万六千日,自我而数指作枚。
我今行年已七十,历日二万五千枚。
所该百而去七大大半,又复使我心惊呆。
虽欲不惊呆,猛见霜丝雪缕垂两腮。
何况人生不满百,疾乌捷兔又如此而相催。
我思天地灵长之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然后运穷劫尽荡而为灰。
吾人亦谓参三才,胡乃其气短索不得相追陪。
准天地而言,人眇尘海之一埃。
慨岁月之玩人,同今古而一雷。
我无长绳系日住,亦无长戈挥日回。
亦不知学仙能久视,亦不知托佛能轮回。
而今而后,去之日付一杯,来之日付一杯,不忧罄其瓶,耻其罍。
春暖秋凉,山边水隈,访黄菊,寻白梅。
秋月自与吾虑净,春云自与吾怀开。
昼游之地吾蓬莱,夕息之处吾夜台。
以殇视我吾老大,以彭视我吾婴孩。
信寿夭,吾何以外。
请享此见在,不乐胡为哉!

(0)

送程宫詹(因久雨为言者滥及,去位)

车马出春明,雨中人独行。
人从今日去,雨是几时晴。
静阁一杯酒,乱闻千树莺。
故山堪注《易》,天意就先生。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