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饶舌话金襕,便与当头倒刹竿。
从此天伦转无义,冷光犹自逼人寒。
等闲饶舌话金襕,便与当头倒刹竿。
从此天伦转无义,冷光犹自逼人寒。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慧远所作的《颂古四十五首》中的第三十首。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两个意象——饶舌和倒刹竿,来寓言深刻的禅理。
"等闲饶舌话金襕",这里的“饶舌”形容说话过多或琐碎,而“金襕”可能指的是僧人的袈裟,诗人暗示了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语如同金襕般华而不实。禅宗强调直观体验和寂静领悟,过多的言辞往往偏离了修行的本质。
"便与当头倒刹竿","倒刹竿"是佛教用语,原指用来刹住车轮的木棍,这里比喻纠正错误或破除执着。诗人说,如果这些空谈不能引导人走向正道,就如倒置刹竿,反而会阻碍修行者的进步。
"从此天伦转无义","天伦"指家庭伦理关系,诗人指出,如果过于执着于言语争论,亲情和伦理关系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失去了原本的人际温情。
"冷光犹自逼人寒","冷光"可能象征着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的智慧之光,但这种光却因为言语的纷扰而显得冰冷,让人感到寒意,意味着这样的智慧并未带来温暖和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批评了过度言语和偏离禅修本质的行为,强调了禅宗追求内在觉悟而非外在言辞的重要性。
屏山几曲,记相逢未嫁,回波微溜。
雅淡梳妆人似玉,可是丽华身后。
南国佳人,苧村越女,艳色传来旧。
而今觌面,天然丰格标秀。
偶把往事重提,衣香鬟影,不觉相思又。
芳草亭台人去也,剩下丝丝细柳。
雏燕娇莺,去年此际,正早春时候。
怎能飞去,镜台时侍左右。
吾侪龙种,任峰头个个,腾云兴雾。
顷刻飞烟成九点,好似星罗棋布。
公亦犹人,安能多口,喷出烟无数。
摅词掞藻,恐徒然拾馀唾。
公乃大笑而言,神龙无首,岂若君浮露?
五岳层层方寸起,笔底千山奔赴。
为雨为云,霎时骤至,惹得天公怒。
九峰众服,从今愿结心素。
两度还元阁上,今宵一宿空桑。湖光山色话渔洋。
鹰呼遥警夜,鱼响寂空堂。
小立绿梅花下,满身花影当窗。冷香和月费吟商。
树头潮入梦,水面镜涵光。
与子神交久。羡藉甚、风流四海,谊敦朋友。
五载囹圄催折尽,还剩沈腰添瘦。
且抹却、从前僝愁。
梦醒云阳重诉别,问乾坤死不如生否。
人世事,何须剖。梨园大地皆生丑。
任长安、关河层叠,好传梅柳。
夙昔邹阳曾曳履,谁许啼猿空守。
尽搦管、还推三寿。
赢得柔之欣作伴,写征图、漫挂行装后。
拚剧醉,休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