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峰成记别,聊现大家身。
瞬目超尘劫,随方得本真。
忘忧残旧草,供祭冷初蘋。
独有闺门泪,潸然冬复春。
鹫峰成记别,聊现大家身。
瞬目超尘劫,随方得本真。
忘忧残旧草,供祭冷初蘋。
独有闺门泪,潸然冬复春。
这首挽词以悲凉之笔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联“鹫峰成记别,聊现大家身”中,“鹫峰”象征着逝者生前的高洁与伟岸,而“记别”则暗示了离世的事实,通过“聊现大家身”表达了对逝者身份与人格的尊重与追忆。
颔联“瞬目超尘劫,随方得本真”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通过“瞬目”这一动作,象征逝者超越了生死轮回的尘世束缚,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真实的境界。这里的“随方”意味着无论在何处,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真实,体现了对逝者精神世界的赞美。
颈联“忘忧残旧草,供祭冷初蘋”描绘了逝者生前的环境与祭奠的场景。通过“忘忧”与“残旧草”的对比,以及“供祭”与“冷初蘋”的描绘,展现了逝者生前的宁静与祭奠时的凄凉,表达了对逝者生活与情感的怀念。
尾联“独有闺门泪,潸然冬复春”直抒胸臆,点明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这里“闺门泪”代表了女性的柔情与哀伤,而“冬复春”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暗示了对逝者无尽的思念与哀悼之情将伴随四季,永不消逝。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对逝者生前形象的描绘、精神世界的赞颂以及祭奠场景的渲染,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死亡及时间流转的哲学思考。
行藏端在我,富贵本非吾。
不是迷邦宝,休云被褐珠。
官方邻厮役,贤有隐佣奴。
所至何妨乐,车轮未朽蒲。
海棠宁莫种,种须千万株。
濯锦江头锦漫谷,斧斤不赦如薪枯。
乍逢樵人莫逢杨氏女,遗恨年年泣朝露。
杨氏自媚昭阳宫,海棠自映扶桑树。
山城幽独逢坡翁,一洗千载尘埃蒙。
张园锦障人所惜,醉里看花尽英特。
酒满衣襟花满裳,只许茶铛近笔床。
顾影鬅鬙醒还卧,乌巾正堪漉白堕。
只恐明朝雨霏霏,花雨征帆各自飞。
休论长篇与短韵,且与春风写音问。
此人此句皆可图,底须紫凤并天吴。
鹊鹊飞来动林碧,喜声楂楂鸦颈白。
宗伯怜予反哺情,遣赠金丹光五色。
先生上医已医国,敌国长城贤季剧。
胸次经纶有准绳,壶中消息有端的。
地行在在即神仙,世上营营自蟊贼。
一编黄石岂容窥,九籥丹经应默识。
未许骑鲸游汗漫,已约据龟论夙昔。
嗟予闻道了无功,粗识事亲惟竭力。
苦乏大药从人觅,数溷宁能无厌斁。
先生乐施微少靳,变化丹砂犹米掷。
得陇望蜀安敢料,和章更枉圭璋特。
名臣奏议得精本,并与寒窗资省臆。
有亲可娱书可读,归养可期非怵迫。
愧无好语酬少分,昨夜春官长阴德。
黄雀不知来处所,或云海化或蛰土。
秋至晚田拾禾黍,投身不知入罔罟。
十中八九不计数,黄雀之死孰怜汝。
汝不如搏谷并布谷,又不能快活催麦熟。
农夫辛苦耕,无功食其禄。
无功尚可那无厌,腹饱果然犹不足。
呜呼一年三百六十日,常时安在今时出。
安得山间野谷生石田,与汝饱死终天年。
黄色雀,还可怜。
骚屑寒威逼重幕,衲被蒙头慵蚤作。
不知一夜雪花飞,但讶五更风力恶。
摩挲病眼试凭陵,把玩清诗何洒落。
好语自足驱疟疠,嘉祥况乃销离瘼。
绝怜冰箸堕脩檐,拨触风琴响朱箔。
一冬温煖忧麦蚕,万事乘除等凫鹤。
为言三凤今河东,曾约连驺出南郭。
山阴舟回虽兴尽,巫峡云归终倖薄。
方疑再往成渺芒,已拉群公溯寥邈。
九万扶摇不可希,随分榆枋吾亦乐。
古人重安贫,未若贫而乐。
岂不爱膏粱,顾乃嗜藜藿。
我闻首阳饿,荣名千驷怍。
况乃陋巷子,箪瓢殊不恶。
刀头得几何,蜗角战方虐。
以兹悟生理,贫中始澹泊。
陈侯清时英,廊庙宜著脚。
圭窦势岂容,贫斋意聊托。
苍生方饥渴,未可云盘礴。
且来禄万钟,脱粟躬自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