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仲木》
《答仲木》全文
明 / 康海   形式: 古风

适性即为乐,处安宁怨贫。

客来遗我书,乃在泾水滨。

再拜读此书,道意何慇勤。

昔为鸾与凤,今为参与辰。

相思千万端,缕缕难具陈。

浮云蔽白日,游子殊苦辛。

道远行不易,戚恻伤我心。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答仲木》,是明代文学家康海所作。康海以其豪放不羁的文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诗中开篇“适性即为乐,处安宁怨贫”,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自由与满足的生活态度,认为顺应本性便是快乐,处于安宁之中便不会因贫穷而抱怨。这种思想体现了康海对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视,以及对物质生活相对淡泊的态度。

接着,“客来遗我书,乃在泾水滨”描述了朋友寄来的书信,地点位于泾水之畔,暗示了书信内容可能包含着远方的消息或友情的温暖。康海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人与人之间超越时空的联系和情感的传递。

“再拜读此书,道意何慇勤”表达了诗人对收到书信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书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朋友的殷切关怀感到感动。这句诗体现了康海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字交流价值的认可。

“昔为鸾与凤,今为参与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鸾与凤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而参与辰则意味着平凡与日常,这种转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相思千万端,缕缕难具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难以言表的情感复杂性。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康海在表达个人情感时的深厚功底。

“浮云蔽白日,游子殊苦辛”借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社会环境的动荡和个体的艰辛。浮云遮挡了明亮的太阳,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困难给游子(诗人自指)带来的痛苦。这一句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也表达了诗人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同情。

“道远行不易,戚恻伤我心”总结了前文的思绪,强调了道路遥远、行进艰难的事实,并表达了对此的深切忧虑。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他人遭遇的关切,体现了康海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答仲木》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康海对个人情感、友情、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康海

康海
朝代:明   字:德涵   号:对山   籍贯:陕西武功   生辰:1475--1540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猜你喜欢

示金确然

牢落天涯身百忧,故人千里肯相投。

知君强记当年事,莫说家山恐泪流。

(0)

送友生

剥喙门前久未嗔,定知我辈不羁人。

午窗唤起梦魂好,一语便知风味真。

身婴世网坐营口,心识醉乡慵问津。

忽先秋燕背人去,四角何由生客轮。

(0)

梦石真赞

王母梦中,石佛象骨。峰前鳖鼻,僧蓝棋布。

闽山神秀,尽钟于是。提石蛇,与夺出其掌握。

居德云,大千乃其游戏。

使著书辅教,则联珠贯璧,不作道原作伫灵。

使俨临万众,则雷轰电激,不为德山为临济。

天其有意于斯文,则无使袖手云山,友麋鹿而混吾曹于此世。

同时出家,先我闻道。既为我友,又为我兄。

浮云会散,初无定踪。晚喜其归,雪山之东。

长松片石,相对两翁。

遽乘六牙香象,雨后峨嵋扫空。

冰片满街留不住,使人不能无所慕。

(0)

题石室并和澹庵·其二

石门有路建隆初,树老崖荒路欲无。

我以多生岩下住,到门先记石于菟。

(0)

和彦正居士见寄并勉定兄及再和梦石·其三

贫家只有四立壁,分岁那进豪右群。

方办五言酬绝唱,又传秀句入深云。

应机杀活生谭笑,信手方圆斫斧斤。

无以险崖多困我,须防官府有新闻。

(0)

与修漏头陀·其一

上头一窍最淆讹,多少郇公不奈何。

每见诸方多指注,谁知笑杀此头陀。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