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生远兴,飘然在五湖。
暮云低不散,远树近看无。
说偈参莲座,游踪渺玉壶。
长天一回首,唯有月明孤。
高阁生远兴,飘然在五湖。
暮云低不散,远树近看无。
说偈参莲座,游踪渺玉壶。
长天一回首,唯有月明孤。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同姚伯子黄定甫邵长孺李季常游甘露寺》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高阁之上游览甘露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高阁生远兴”表达了登高望远带来的兴致盎然,诗人仿佛飘然置身于江湖之间,显示出其超脱的心境。接下来的“暮云低不散”描绘了傍晚时分,云层低垂且持久不散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静态美。
“远树近看无”一句通过视觉的变化,暗示距离的遥远,使得远处的树木看起来模糊不清,更显意境深远。诗人继续以禅宗参悟的意象“说偈参莲座”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对佛法的领悟,暗示了他们此行可能带有寻求精神寄托的意味。
“游踪渺玉壶”中的“玉壶”常用来象征高洁或仙境,这里形容游踪的飘渺,如同在仙境中游历。最后一句“长天一回首,唯有月明孤”以景结情,诗人回首望去,只有明亮的月光照亮空旷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寓言了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也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禅意和哲思,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游历甘露寺时的闲适心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黄门给事二千粟,日割三牲亦应足。
刘翁食俎厌膻腥,千亩渭川期满腹。
吴人束简如束刍,百钱可了三日厨。
刘翁平生几两屐,可能千亩无赢馀。
独嫌纳腹未可尽,更为挥毫写清峻。
庭空月落千丈长,老柏乔松未高劲。
锦绷稚子置腹中,铁面老人凌远风。
此君族类俱得所,多事索此霜髯翁。
腹饥眼饱徒倥偬,只说饕馋疑作俑。
何以先生日照盘,更看婵娟势飞动。
琳师从此唯善看,时时更为通平安。
疏帘蝶粉,幽径燕泥,花间小雨初足。
又是禁城寒食,轻舟泛晴渌。寻芳地,来去熟。
尚彷佛、大堤南北。望杨柳、一片阴阴,摇曳新绿。
重访艳歌人,听取春声,犹是杜郎曲。
荡漾去年春色,深深杏花屋。东风曾共宿。
记小刻、近窗新竹。旧游远,沈醉归来,满院银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