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钟灵胜,岩壑多洞天。
既登岝崿险,复激清流湍。
攀岩碍巨石,踰岭凌苍烟。
径幽云霭霭,溪浅流涓涓。
玉乳垂洞底,金书镵云巅。
下窥元气渺,上与星辰连。
草木经霜落,琪花当晚妍。
岚气袭裾上,晴光媚眼前。
浩歌众山和,谷响群鸟喧。
酣饮澹忘醉,采采芳杜搴。
恣游慰夙志,含毫述短篇。
石室钟灵胜,岩壑多洞天。
既登岝崿险,复激清流湍。
攀岩碍巨石,踰岭凌苍烟。
径幽云霭霭,溪浅流涓涓。
玉乳垂洞底,金书镵云巅。
下窥元气渺,上与星辰连。
草木经霜落,琪花当晚妍。
岚气袭裾上,晴光媚眼前。
浩歌众山和,谷响群鸟喧。
酣饮澹忘醉,采采芳杜搴。
恣游慰夙志,含毫述短篇。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七星岩水洞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灵性的自然世界。
首先,诗人以“石室钟灵胜,岩壑多洞天”开篇,点明了游览地点的神奇与独特,暗示了这里隐藏着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接着,“既登岝崿险,复激清流湍”,通过登山与水流的动态对比,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景色的壮美。
“攀岩碍巨石,踰岭凌苍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壮观景象,巨石与苍烟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随后,“径幽云霭霭,溪浅流涓涓”则转而描写小径的幽静与溪流的细流,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玉乳垂洞底,金书镵云巅”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洞底的水滴比作玉乳,云巅的题字比作金书,形象地描绘了洞穴内的奇景,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下窥元气渺,上与星辰连”则表达了作者站在高处俯瞰天地,感受到宇宙的广阔与深远,这种超越时空的体验,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与宏大。
接下来,“草木经霜落,琪花当晚妍”描绘了季节更替下的自然景象,虽然草木凋零,但晚开的琪花却展现出别样的美丽,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变换的韵律。
“岚气袭裾上,晴光媚眼前”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山间雾气与阳光交织的瞬间,使画面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浩歌众山和,谷响群鸟喧”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放声歌唱,山谷回响,群鸟应和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酣饮澹忘醉,采采芳杜搴”表现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尽情畅饮,忘却尘世烦恼,采摘芳香的杜鹃花,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
“恣游慰夙志,含毫述短篇”则点明了这次游览不仅满足了作者内心的向往,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通过诗歌记录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追求。
常思羽衣人,宅此岩崖傍。
□□通大道,玄关掩中黄。
古朴宫殿□,偃亚松桂香。
洞户漏夕月,木罅生□阳。
叠齿上层巅,露井连曲房。
断壁广横幕,矗石排吟□。
蛰痕燕穴空,乳溜虬鳞张。
清泉弄春□,灵草经冬芳。
自笑老倒容,谁□刀圭霜。
金版佩上籍,玉音歌洞章。
□□夜森立,绛节朝飞扬。
咫尺仙路高,喧嚣机世忙。
浮埃走车马,奔迸多事场。
真地拥烟霞,根本无为乡。
不到久叹息,一来徒悲伤。
但听铿华钟,所得心耳凉。
光拂星榆,轮高金掌,暮烟飘尽澄空。
素娥幽恨,霜艳洗铅红。
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
知多少,天高露冷,争占九秋风。歌钟。
邀胜侣,园攀琼树,帘卷珠宫。
算庾楼吟赏,今古应同。
多谢秦娥绝唱,声声为、飘入云中。
留仙住,莫教清影,容易转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