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仙曾欲访王乔,中夜频将一气调。
杳杳洞房开禁钥,微微面目上清潮。
色湿灰时人莫识,梦钧天处语难描。
怅望新秋蒲柳思,尘缘犹绊鬓先凋。
学仙曾欲访王乔,中夜频将一气调。
杳杳洞房开禁钥,微微面目上清潮。
色湿灰时人莫识,梦钧天处语难描。
怅望新秋蒲柳思,尘缘犹绊鬓先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秋日的思绪与情感。首句“学仙曾欲访王乔”,透露出诗人对仙道的向往与追求,渴望寻访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寻求长生不老之道。接下来,“中夜频将一气调”则展现了诗人深夜静坐,调息练气,试图通过修炼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杳杳洞房开禁钥”一句,以“洞房”象征内心的隐秘世界,而“开禁钥”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探索。“微微面目上清潮”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精神层面的变化,仿佛清新的气息正从他身上缓缓升起,带来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平和。
“色湿灰时人莫识”可能是指在修炼过程中,身体或心灵经历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转变,如同火焰熄灭后留下的灰烬,表面看似无色无味,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内在变化。“梦钧天处语难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真理的追寻,这种追求超越了言语所能描述的范畴,只能在梦境般的神秘境界中体验。
最后,“怅望新秋蒲柳思,尘缘犹绊鬓先凋”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新秋时节,蒲柳(即芦苇)虽美,却也预示着生命的衰败。诗人意识到,尽管内心渴望超脱,但世俗的束缚依旧存在,使得他的鬓发过早地失去了光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与解脱过程中的复杂心境。
山行日有程,中路速修轸。
牛羊夕下来,岭日忽以尽。石滑露华零,木号风力?。
野烧渐已微,疏星忽而隐。
倦翮怯途遥,迷方怜步窘。
仆御惨不欢,劳生况多疢。
抚时百虑煎,于役良足悯。
惜哉绂冕牵,久负沮溺哂。
青山绕我屋,垂柳荫我门。
来往绝尘鞅,世事邈不闻。
惟有衣褐徒,邻曲相与言。
孰云生计拙,亦有数亩园。
清晨荷锄去,除彼蔓草根。
但使无饥馑,岂惜筋力烦。
濯足清涧滨,矫首观飞云。
床头有浊酒,欣然自开尊。
我闻南江水,发源岷山下。
延袤至浔阳,一派分九派。
自东一折入淞江,千里遥遥无限界。
君家正在淞之隅,黄茅一搭为安居。
座有丹山碧水之雅趣,案有百家诸子之菑畬。
朝饮淞江水,暮食淞江鱼。
淞江之水即是南江水,水木本源情敢违,呜呼水木本源情敢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