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日有程,中路速修轸。
牛羊夕下来,岭日忽以尽。石滑露华零,木号风力?。
野烧渐已微,疏星忽而隐。
倦翮怯途遥,迷方怜步窘。
仆御惨不欢,劳生况多疢。
抚时百虑煎,于役良足悯。
惜哉绂冕牵,久负沮溺哂。
山行日有程,中路速修轸。
牛羊夕下来,岭日忽以尽。石滑露华零,木号风力?。
野烧渐已微,疏星忽而隐。
倦翮怯途遥,迷方怜步窘。
仆御惨不欢,劳生况多疢。
抚时百虑煎,于役良足悯。
惜哉绂冕牵,久负沮溺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山中行走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旅途艰辛的深刻感受。
首句“山行日有程”,点明了诗人是在山间徒步,且行程有所规划。接着“中路速修轸”一句,通过“修轸”的急促,暗示了旅途的匆忙与紧张。随后,“牛羊夕下来,岭日忽以尽”描绘了夕阳西下,牛羊归圈,山岭逐渐被夜幕所覆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石滑露华零,木号风力?”两句,通过“石滑”、“露华零”、“木号”、“风力”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山中夜晚的恶劣天气条件,以及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艰难环境时的敏感与警觉。
“野烧渐已微,疏星忽而隐”则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深沉,野火渐渐熄灭,星星也逐渐隐没,整个世界似乎被夜色吞噬,只剩下孤独的旅人与自然对话。
“倦翮怯途遥,迷方怜步窘”表达了诗人因长时间跋涉而感到疲惫,同时又因迷失方向而感到焦虑,步履维艰,情绪低落。
“仆御惨不欢,劳生况多疢”揭示了随从的不悦与旅途的劳苦,以及生活的种种困扰,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疲惫与无奈。
最后,“抚时百虑煎,于役良足悯”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对劳碌奔波生活的同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感慨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涉春尚鲜雨,入夏转多风。
扬尘眯人目,鲜云丽璇穹。
夕夜河汉白,朝日旌旗红。
驱马出营门,凭高望云中。
草色青万里,惊沙飒飞蓬。
灵景耀宇宙,流光激烟虹。
天兵赫以壮,敌气销无容。
顾言孱薄姿,翩翩送羁踪。
孟阳舍吴会,南陆蓟门东。
缨緌易介胄,颜状惊仆僮。
老亲政在望,弱息未有从。
岂不怀所归,所归我元戎。
道士嵩阳住,前年阙下来。
方瞳能鉴识,短干不惊猜。
每出淮王邸,还过箫史台。
韩湘名岂幻,曼倩语兼诙。
禦腊作薪火,休粮是药材。
松将枝作盖,枣用核为杯。
方死三尸泣,诗专八斗才。
送人时借鹤,乞雨或分雷。
玉节秋朝帝,黄芽夜结胎。
丹烧葛洪灶,韵写野王堆。
海信青童得,春衣玉女裁。
愧予知守牝,求道未逢媒。
五石饥难饱,三华冻未开。
相期游汗漫,从尔到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