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勉旃一首》
《勉旃一首》全文
宋 / 苏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归一岂应无以返,要言湛谛滓淤淘。

大知直截揣摩渐,积执冥迷厌离劳。

目睫古人曾致论,根尘当念勿喧嚣。

主张名教殚才智,王霸蟠煎火上膏。

(0)
翻译
回归本源怎能没有回头之路?关键在于深入理解真理,清除杂念。
伟大的智慧直接领悟,不必反复推敲,执着沉迷只会让人疲惫。
古代贤者曾讨论过眼界的局限,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被世俗纷扰所迷惑。
竭尽才智去维护名教的原则,如同在王道与霸道的煎熬中提炼精华。
注释
归一:回归根本。
岂:难道。
湛谛:深奥的真理。
滓淤淘:清除杂质。
大知:伟大的智慧。
揣摩:反复思考。
积执:执着。
冥迷:沉迷。
厌离:厌倦、解脱。
目睫:眼界。
曾致论:曾经讨论过。
根尘:内心与外界的干扰。
勿喧嚣:不要喧闹。
主张:坚持。
名教:儒家伦理。
殚才智:竭尽全力。
王霸:王道与霸道。
蟠煎:煎熬。
火上膏:如油在火上加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的《勉旃一首》,主要探讨了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首句“归一岂应无以返”表达了回归根本的理念,认为不应该停止对真理的追寻。"湛谛滓淤淘"则强调深入探究真理,如同淘洗杂质,寻求清澈的本源。

接下来,“大知直截揣摩渐”指出真正的大智慧是直接领悟,而非通过逐步揣摩而得。然而,"积执冥迷厌离劳"又揭示了执着于某一观念可能导致的困惑和疲劳,暗示了学习过程中的顿悟与解脱的重要性。

“目睫古人曾致论”提醒人们要借鉴前人的智慧,但同时也要关注眼前之事,"根尘当念勿喧嚣"告诫我们不应被世俗纷扰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主张名教殚才智,王霸蟠煎火上膏”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伦理和治国之道的竭尽全力,将才智运用到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之中,同时也寓含着对权谋斗争的深刻洞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富含哲理,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既要勇猛精进,又要避免执着和喧嚣,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介绍

苏籀
朝代:宋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猜你喜欢

用前韵答黄一翁二首

緼袍敌狐裘,晚饭可当肉。
讳穷竟未免,岂不爱储蓄。
嗜利颡有泚,恐愧王承福。
财固祸之媒,越乡忌怀玉。
君看座右器,已满即倾覆。
圣贤用功处,清心而寡欲。
于世淡无求,乃能实其腹。
谁令人青衫,失策混流俗。
黄子振鹭姿,笔力扛百斛。
笑人龟手药,欲售先聚族。
知予颇清苦,应物未圆熟。
游宦不能巧,俯首立矮屋。
锻链知精金,祁寒见松竹。
自立不坚定,庸行徒圣读。
谁谓漆园高,俯首欲丐粟。
穷作扣角歌,老厌淄川牧。
古道寝斲丧,时人方逐逐。
有田南山南,可办一盂粥。
请赓归去来,世路早收足。

(0)

与三山相士林子和三绝

鱼虾琐细不堪求,水涩溪寒欲断流。
若叩侯门逢短李,钓鳌便可月为钩。

(0)

追念鳙谿老人

交游大半上青云,可使斯人竟陆沈。
寒日乱山皆惨色,北风古木亦悲吟。
伤情空拜丹青像,提耳不闻金玉音。
舐墨欲书耆旧传,无言三叹我何心。

(0)

池边梅花一株盛开

天外青鸾不复归,萧萧短发日成丝。
寒梅不管人憔悴,故著新花满旧枝。

(0)

出郭视田讼三绝

拨置文书小据鞍,举头历历见青山。
老农指点黄云好,为驻双凫一解颜。

(0)

春日丛桂书舍偶成二首

芳草青青昼掩关,倦游心绪叹重山。
寒生怪雨盲风后,春在斜阳暮霭间。
杜宇劝人归小隐,桃花笑我欲苍颜。
腐儒未解谋生理,鱼蠹陈编不自閒。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