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兰阳杂咏八首》
《兰阳杂咏八首》全文
清 / 董正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海角苍生共此生,腼然何独戾人情。

饰金怪具髑髅癖,饮血群归鸟兽行。

番割得毋忻搆祸,铁工疑亦暗赍兵。

虽言隘隘难防遍,鬼怨糜粮瞰最明。

(0)
鉴赏

这首诗《兰阳杂咏八首》之四,作者董正官,生活在清朝,通过其作品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社会道德以及政治局势的思考。

首句“海角苍生共此生”,开篇即以“海角”点出偏远之地,暗示社会边缘或不被重视的人群,与“苍生”并提,强调了普遍性与共通性,指出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面临着相似的生活境遇。

“腼然何独戾人情”一句,直指人性的矛盾与复杂。这里的“腼然”可能指的是表面的坦诚或自以为是的态度,而“戾人情”则揭示了这种态度背后的自私与违背常理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某些人行为的不满与批判。

“饰金怪具髑髅癖,饮血群归鸟兽行”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的探讨。通过“饰金”与“髑髅癖”的对比,讽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却丧失了基本的人性与道德底线;“饮血群归鸟兽行”则形象地描绘了群体行为的野蛮与残忍,暗喻了社会中的暴力与不公。

“番割得毋忻搆祸,铁工疑亦暗赍兵”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层面,涉及民族冲突与战争的议题。这里“番割”可能是指边疆地区的纷争,“铁工”则可能暗指武器制造者,整体表达了对战争与暴力手段的谴责,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虽言隘隘难防遍,鬼怨糜粮瞰最明”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尽管社会问题错综复杂,难以全面防范,但鬼神的怨恨与对粮食的觊觎(可能象征着人们对资源的贪婪)是最为明显的警示。这句话既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性弱点的警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体现了清代文人关注社会、反思人性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董正官
朝代:清

董正官(?~1853),字钧伯,又字训之,云南太和(今云南大理)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
猜你喜欢

题画四首·其二耕

禾黍满前村,桑麻自成邑。

千古桃花源,秦人馀古迹。

(0)

题祝生玉华馆图

孤亭寄华顶,去天仅容尺。

时有牧羊儿,招邀煮白石。

(0)

夏日集古堂阅宋元诸名流画题十绝句·其七

赤脚步青沙,斜阳照古查。

凫鸥太欺客,相趁入芦花。

(0)

睿父丈既有西江之擢复闻台疏挽留将以大观察移节会稽三郡兴文怆别更赋六诗异时一棹溪头绝倒子猷之兴尽也·其六

大府征西接上材,参差飞诏出蓬莱。

金华石室双仙去,玉洞天台二女来。

月色微茫方广寺,日光浮动妙高台。

无论掷地兴公价,彩笔纵横钜赋裁。

(0)

同赵汝元集陈仁父痛饮狂歌亹亹申旦离别之臆备见乎词

把酒疏星傍玉除,相逢犹是旧公车。

高堂秉烛三更后,故国浮查万里馀。

海岳未妨携短剑,风云那复恋长裾。

他时两地遥相望,尺素能无问鲤鱼。

(0)

送张大参知睿父擢江右廉访四律·其三

突兀匡庐雾里来,登高词赋并堪裁。

留题欲占青霞色,倚和谁当白雪才。

九派寒光彭蠡泽,万家晴色豫章台。

遗踪谢监俱零落,一为名流问草莱。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