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苍生共此生,腼然何独戾人情。
饰金怪具髑髅癖,饮血群归鸟兽行。
番割得毋忻搆祸,铁工疑亦暗赍兵。
虽言隘隘难防遍,鬼怨糜粮瞰最明。
海角苍生共此生,腼然何独戾人情。
饰金怪具髑髅癖,饮血群归鸟兽行。
番割得毋忻搆祸,铁工疑亦暗赍兵。
虽言隘隘难防遍,鬼怨糜粮瞰最明。
这首诗《兰阳杂咏八首》之四,作者董正官,生活在清朝,通过其作品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社会道德以及政治局势的思考。
首句“海角苍生共此生”,开篇即以“海角”点出偏远之地,暗示社会边缘或不被重视的人群,与“苍生”并提,强调了普遍性与共通性,指出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面临着相似的生活境遇。
“腼然何独戾人情”一句,直指人性的矛盾与复杂。这里的“腼然”可能指的是表面的坦诚或自以为是的态度,而“戾人情”则揭示了这种态度背后的自私与违背常理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某些人行为的不满与批判。
“饰金怪具髑髅癖,饮血群归鸟兽行”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的探讨。通过“饰金”与“髑髅癖”的对比,讽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却丧失了基本的人性与道德底线;“饮血群归鸟兽行”则形象地描绘了群体行为的野蛮与残忍,暗喻了社会中的暴力与不公。
“番割得毋忻搆祸,铁工疑亦暗赍兵”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层面,涉及民族冲突与战争的议题。这里“番割”可能是指边疆地区的纷争,“铁工”则可能暗指武器制造者,整体表达了对战争与暴力手段的谴责,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虽言隘隘难防遍,鬼怨糜粮瞰最明”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尽管社会问题错综复杂,难以全面防范,但鬼神的怨恨与对粮食的觊觎(可能象征着人们对资源的贪婪)是最为明显的警示。这句话既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性弱点的警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体现了清代文人关注社会、反思人性的精神风貌。
大府征西接上材,参差飞诏出蓬莱。
金华石室双仙去,玉洞天台二女来。
月色微茫方广寺,日光浮动妙高台。
无论掷地兴公价,彩笔纵横钜赋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