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初上月轮高,照见堂前万朵桃。
觱栗调清银象管,琵琶声亮紫檀槽。
能歌姹女颜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
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去使人劳。
红灯初上月轮高,照见堂前万朵桃。
觱栗调清银象管,琵琶声亮紫檀槽。
能歌姹女颜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
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去使人劳。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景象,通过对灯、月、花、乐器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奢华而热闹的聚会气氛。诗人运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将听觉与视觉的享受融为一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
“红灯初上月轮高”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节日或宴会即将开始的氛围。红灯映照着高悬的明月,光影交织,为接下来的场景定调。
“照见堂前万朵桃”一句,则是对美好景色的细描,桃花在灯光和月光的照耀下更加鲜艳,这种景致不仅赏心悦目,也隐喻着春天的到来与繁华的盛宴。
接下来的“觱栗调清银象管,琵琶声亮紫檀槽”两句,则是对乐器声音的描绘。银象管和紫檀槽的提及,不仅强化了听觉体验,也映射出宴会上的奢华与高雅。
“能歌姹女颜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两句,转向了人事。这里的“姹女”和“萧郎”,分别象征着女性的温婉与男性的英俊,这种对比强调了宴会上男女的风采。
最后,“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去使人劳”两句,则透露了一种宴会即将结束,但依旧热闹非凡的情景。尽管夜已深迟,但宾客仍沉浸在歌舞之中,乐此不疲。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盛大而奢华的宴会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秋夜不可奈,孤灯耿残书。
书中何所陈,兴亡鉴贤愚。
心兵忽森起,掩卷长嗟吁。
童子问我言,自古夫何如。
小人计目前,君子思远图。
双髀骨已满,揽镜犹故吾。
局蹐蚁封里,负此六尺躯。
投桃勿复道,候虫吊风梧。
坤元布气本无私,载物功深世不知。
天上春回椒殿暖,春风才入万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