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
《清明》全文
金 / 麻九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村村榆火碧烟新,拜埽归来第四辰。

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乡村与城中不同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季节特色。

首句“村村榆火碧烟新”,以“榆火”点明时令,清明前后,人们会点燃榆木火,以驱邪避疫,迎接春天的到来。此处“碧烟新”三字,不仅描绘出榆火升起时的清新景象,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次句“拜埽归来第四辰”,“拜埽”即扫墓,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诗句描述了村民在清明这天,完成祭祖仪式后归来的场景。这里的“第四辰”可能是指清明节的第四天,体现了古人对节日的精确计算和重视。

第三句“城里看家多白发”,对比乡村的热闹与活力,城市中的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更多地选择留在家中,可能是为了缅怀逝去的亲人,也可能是因为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他们难以抽身参与传统的户外活动。这一句通过“白发”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老年人在传统节日中的角色和情感状态。

最后一句“游春总是少年人”,则将视角转向了年轻人。他们似乎更倾向于在清明节这样的春日里外出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不同年龄群体在传统节日中的不同活动选择,也暗含了对青春活力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节这一特定节日,巧妙地捕捉了城乡之间、不同年龄段人群在这一特殊时刻的不同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家庭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麻九畴
朝代:金

(1183—1232)易州人,初名文纯,字知几。幼颖悟,善草书,能诗,号神童。弱冠入太学,有文名。博通《五经》,尤长于《易》、《春秋》。宣宗兴定末,试开封府,词赋得第二名,经义居魁首,廷试,以误落第。后以荐赐进士,授太常寺太祝,迁应奉翰林文字。天兴元年,避兵确山,为蒙古兵所俘,病死广平。 
猜你喜欢

寄温飞卿笺纸

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

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

(0)

方城·其二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0)

视民诗

帝视民情,匪幽匪明。惨或在腹,已如色声。

亦无动威,亦无止力。弗动弗止,惟民之极。

帝怀民视,乃降明德,乃生明翼。

明翼者何,乃房乃杜。惟房与杜,实为民路。

乃定天子,乃开万国。万国既分,乃释蠹民。

乃学与仕,乃播与食。乃器与用,乃货与通。

有作有迁,无迁无作。士实荡荡,农实董董。

工实蒙蒙,贾实融融。左右惟一,出入惟同。

摄仪以引。以遵以肆,其风既流,品物载休。

品物载休,惟天子守,乃二公之久。

惟天子明,乃二公之成。惟百辟正,乃二公之令。

惟百辟谷,乃二公之禄。

二公行矣,弗敢忧纵,是获忧共。

二公居矣,弗敢泰止,是获泰已。

既柔一德,四夷是则。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0)

及第后过杨子江

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

鱼龙互闪烁,黑浪高于天。

今日步春草,复来经此道。

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0)

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其二

班藤为杖草为衣,万壑千峰独自归。

纵令相忆谁相报,桂树岩边人信稀。

(0)

山中送友人

欲折杨枝别恨生,一重枝上一啼莺。

乱山重叠云相掩,君向乱山何处行。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