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观易吟》,他以易经的哲学思想为背景,探讨了宇宙与人的关系。首句“一物其来有一身”,形象地表达了万物源于一个根本,个体中蕴含着宇宙的奥秘。接下来,“一身还有一乾坤”进一步强调个体内部蕴含着天地之道。
“能知万物备于我”表达出人具有认识和理解万物的能力,认为内在具备了宇宙的智慧。诗人接着提出“肯把三才别立根”,这里的“三才”通常指天地人,意指人要认识到自己在宇宙秩序中的位置,不应孤立看待。
“天向一中分体用”揭示了天道的运行规律,即天的本体与作用(体用)在“一”中统一。而“人于心上起经纶”则强调人心的智慧和道德规范,如同经纬线编织社会秩序。
最后两句“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点明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天道并非独立于人之外,而是通过人的实践得以体现和实现。整首诗寓含了邵雍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融合。
主人翁,辘辘转。有手脚,无背面。
或向深山里敲冰钓鱼,或向闹市中炙火摇扇。
堪笑禅和子,长在蒲团上东讨西寻,直是不得一回亲见。
当此自恣,将何證验。
瑞岩今夜事不获已,未免擘破面门开个方便。
秋风一阵晚来寒,吹断白云三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