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九级尽琉璃,为答玄功讵惜赀。
地是赤乌开教后,基同白马赐名时。
鹫峰直与诸天接,凤阙翻从下界窥。
登罢欲书多宝事,奈言江总善题碑。
明光九级尽琉璃,为答玄功讵惜赀。
地是赤乌开教后,基同白马赐名时。
鹫峰直与诸天接,凤阙翻从下界窥。
登罢欲书多宝事,奈言江总善题碑。
这首诗描绘了报恩寺浮图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诗人以“明光九级尽琉璃”开篇,巧妙地将佛塔的辉煌与琉璃的璀璨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华美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为答玄功讵惜赀”一句,表达了对佛塔建造者无尽的敬意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佛塔在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地是赤乌开教后,基同白马赐名时”,这两句通过历史事件的引用,赋予了佛塔浓厚的文化内涵,强调其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佛教文化传承的象征。接下来,“鹫峰直与诸天接,凤阙翻从下界窥”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佛塔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仿佛与天际相连,俯瞰人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最后,“登罢欲书多宝事,奈言江总善题碑”则表达了诗人登临佛塔后的感慨与期待,希望能在碑石上留下关于佛塔的记载,反映出他对佛塔历史价值的重视以及对文化的传承之心。整首诗通过对佛塔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宗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