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陈世用给事母挽诗二十韵》
《陈世用给事母挽诗二十韵》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秦晋欢盟早,熊蛇吉梦全。

最深姑舅爱,兼为族人怜。

鸾凤威仪重,蘋蘩礼数专。

清真生合浦,温莹照蓝田。

中馈烹调惯,通宵补缀便。

曾陪伯鸾语,识得孟光贤。

不愧关睢什,犹疑葛藟篇。

文孙初及第,令子夙超迁。

夜雨惊炊臼,悲风入断弦。

可怜黄屋诰,不到白头年。

医扁今为土,巫咸已上天。

膏肓不可问,脩短竟难宣。

迤逦瑶池燕,招摇玉洞仙。

麻姑留宿驾,王母授真诠。

恩念俱牢落,尘缘总弃捐。

深情空戚戚,清泪转涓涓。

薄奠馀三鼎,荣光贲九泉。

已酬尊养愿,其奈别离牵。

魂梦应何在,音容益黯然。

云迷淮海月,霜冷越江烟。

懿行新成传,贞铭已就镌。

孤坟在何许,千里卜牛眠。

(0)
鉴赏

这首挽诗以哀婉之笔,描绘了对逝去母亲的深切怀念与追思。开篇即点出秦晋之盟的比喻,象征着母子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母爱的宽广与深远。接着,诗人通过“鸾凤”、“蘋蘩”等意象,赞美了母亲的德行与礼仪之高雅,以及她对家庭的贡献与关爱。

“清真生合浦,温莹照蓝田”,以珍珠和美玉喻母,表现了母亲的纯洁与温润之美。接下来,“中馈烹调惯,通宵补缀便”,则展现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庭的细心照料与无私奉献。

“曾陪伯鸾语,识得孟光贤”,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凸显了母亲的智慧与贤淑。而“不愧关睢什,犹疑葛藟篇”,则表明母亲的品德与教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同古代诗歌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文孙初及第,令子夙超迁”,表达了对家族后辈的期许与自豪,同时也暗含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然而,接下来的“夜雨惊炊臼,悲风入断弦”,则将情感转向哀痛,描述了失去母亲后的痛苦与无助。

“膏肓不可问,脩短竟难宣”,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无法挽回母亲生命的遗憾。最后,“云迷淮海月,霜冷越江烟”,以凄美的自然景象,渲染了失去亲人的哀伤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母亲美德的颂扬,也有对失去亲人的哀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毛晋卿肖山堂

悠然林下客,世事颇能料。

闲中意自适,身外名肯钓。

卜居山之阳,初为识者笑。

势将陵岱华,气欲吞嵩少。

方寻愿谷归,稍近孙台啸。

微茫数烟岫,巉绝对云峤。

为我增双明,未必在远眺。

始虽如直友,久乃得心照。

恐随有力去,或被移文诮。

己见成膏肓,百计莫可疗。

一时烟霞语,慎勿骇廊庙。

咄哉肖山堂,所以警不肖。

(0)

题移刺右丞画双鹿图二首·其二

当年扈从直长杨,想见秋山槲叶黄。

沙外小滩圆似月,眼明双鹿噍斜阳。

(0)

昌平狄梁公庙

力扶沧海将颓日,目送西山不尽云。

一邑岂能专惠爱,至今天下不名君。

(0)

和舜元杂诗二首·其一

瘦马龙钟两鬓华,敲门避雨野人家。

门前篱落犹悬露,十里晚风吹断霞。

(0)

忆橙

怅望天涯驿骑尘,政须玉甲破芳新。

可怜虚度梅梢月,无计相陪竹叶春。

三日手香频入梦,一年秋好不关身。

快须准备新诗句,傥有金苞赠故人。

(0)

杂兴十首·其五七金山寺

刳檐篆额蠹蜗涎,像教尘埃阅百年。

殿栋犹题辽日月,图经不载禹山川。

荒碑盘屈蜿蜒古,坏壁参覃罔象拳。

想见当时崇奉日,无边花雨散诸天。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