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读少陵句,今观司马鹰。
风云千变化,天地一飞腾。
侧目看枝鸟,回身掣臂绳。
何由饮西颢,真逐羽毛升。
旧读少陵句,今观司马鹰。
风云千变化,天地一飞腾。
侧目看枝鸟,回身掣臂绳。
何由饮西颢,真逐羽毛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名为《题司马提举画鹰》。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和对艺术的鉴赏。
“旧读少陵句,今观司马鹰。”表明诗人曾经阅读过杜甫(少陵)的诗句,现在则是在欣赏司马氏所绘制的画作之中的鹰。这里通过对比古代诗人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深厚造诣。
“风云千变化,天地一飞腾。”这两句用来形容司马氏画作中的鹰给人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风云变幻不定,天地间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飞跃,这正如诗人对艺术的感受一般,既充满了变化,又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侧目看枝鸟,回身掣臂绳。”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鹰眼斜视旁边的树枝上的小鸟,身体轻轻扭转,翅膀下的绳索随之摆动。这不仅是对司马氏笔法的赞美,也映射出诗人对捕猎场景的细腻描摹。
“何由饮西颢,真逐羽毛升。”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鹰这种凶猛而又神秘生物的向往。西颢可能指的是高空或远方,鹰能够在那里自由飞翔,而“真逐羽毛升”则是说诗人希望能像鹰一样,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将诗人的艺术鉴赏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如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寞,嘉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
化人之心固甚难,自化之心更不易。
化人可以程限之,自化元须有其志。
在心为志者何人,今日得之于广利。
三十年前识师初,正见把笔学草书。
崩云落日千万状,随手变化生空虚。
海北天南几回别,每见书踪转奇绝。
近来兼解作歌诗,言语明快有气骨。
坚如百鍊钢,挺特不可屈。
又如千里马,脱缰飞灭没。
好是不雕刻,纵横冲口发。
昨来示我十馀篇,咏杀江南风与月。
乃知性是天,习是人。
莫轻河边羖䍽,飞作天上麒麟。但日新,又日新。
李太白,非通神。
朱栏芳草绿纤纤,欹枕高堂捲昼帘。
处处落花春寂寂,时时中酒病恹恹。
塞鸿信断虽堪讶,梁燕词多且莫嫌。
自有卷书销永日,霜华未用鬓边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