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膏炼药后,几榻半残经。
石藓侵阶碧,窗筠卷幔青。
云停春渺渺,江阔雨冥冥。
载有何人酒,吾惭问字亭。
金膏炼药后,几榻半残经。
石藓侵阶碧,窗筠卷幔青。
云停春渺渺,江阔雨冥冥。
载有何人酒,吾惭问字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所在小阁的独特氛围。
首联“金膏炼药后,几榻半残经”以炼药这一古代文人雅好之事开篇,暗示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与对知识的追求。炼药不仅象征着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也暗含着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几榻上的经书半残,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对学问的持续积累和思考。
颔联“石藓侵阶碧,窗筠卷幔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石阶上长满了碧绿的苔藓,窗户边的竹帘被轻轻卷起,透露出一抹青色。这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小阁与外界的隔绝感。
颈联“云停春渺渺,江阔雨冥冥”将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描绘了一幅春日雨后的江景图。云层仿佛停滞不动,春意朦胧;江面宽阔,雨后显得更加深邃。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宁静与深远的向往。
尾联“载有何人酒,吾惭问字亭”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与自谦。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只有酒可以陪伴,但诗人却自谦地表示,自己愧于在此设立“问字亭”,即一个供人交流学问的地方。这既是对自身学识的谦虚,也是对能够在此享受自然之美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与学问的追求与自省。
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惟应月中植。
想见初从西域移,山中有人多未识。
海桐结蕊松栝形,千花散尽七叶青。
山禽回翔不敢集,虚堂落子风泠泠。
楚州遗碑今已偃,峨眉雪外双林远。
未若兹山近可游,灵根终古蟠层巘。
繁阴亭午转团圞,回睇精蓝路几盘。
凭教紫府仙山树,写入披香殿里看。